Information

河南互联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800188.net

原标题:香港24小时降雨超郑州“7.20”,专家:气候变化下极端暴雨发生频率上升

9月7日至8日,我国广东省部分地区和香港地区经历了创纪录的特大暴雨。

2023年9月8日,中国香港,出租车被大雨淹没。

深圳市气象台称,深圳9月7日晚至8日早晨普降极端特大暴雨,强度超强,分别有最大2小时(195.8毫米)、3小时(246.8毫米)、6小时(349.7毫米)、12小时(465.5毫米)四项打破了深圳市1952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24小时雨量仅次于2008年6.13特大暴雨。香港天文台称,录得24小时雨量为647.7毫米,超过了2021年郑州“7.20”暴雨(645毫米)的强度。

中央气象台10日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9月10日8时至11日8时,广东中南部、香港、澳门、广西东南部、海南岛东北部、台湾岛西南部以及四川盆地西部和北部、川西高原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每年都会遭遇强降雨,然而,此次的极端事件表明,即使在中国南方经常遭受暴雨,且像深圳和香港这样的城市拥有先进的防洪能力,当极端降雨强度超过每小时100毫米时,它们也不能免受严重影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孙劭对澎湃新闻说。

极端降雨事件

此次极端天气事件始于9月7日下午到9月8日上午,台风“海葵”在经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时出人意料地加强,导致台湾海峡湿润的东南气团和南海暖湿的西南气团在香港上空汇合,形成强降水带。这个强降雨带引导着像火车车厢一样的暴雨云团,相继袭击珠江三角洲地区,引发极端暴雨。

孙劭表示,关于台风“海葵”在陆地上空的意外强化,需要进一步的数据收集和研究,以提供一个全面的解释。然而根据他的初步评估显示,在“海葵”的活动范围内的空气和海洋表面温度都明显升高。特别是南海北部的海面温度达到了30摄氏度左右,不断地为“海葵”提供能量。而且,海葵带着大量的水汽上岸后,没有在广大地区均匀地释放降雨,而是集中在珠江三角的城市地区。而这些城市有着非常高的社会经济风险,极大地放大了灾难的影响。

“尽管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西太平洋台风形成的频率和中国登陆的次数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然而,超级台风的发生正在增加。这主要是由于气候变暖对海洋温度和大气条件的影响。影响中国的台风的变化特征可以概括为: 台风变强、路径变复杂、影响范围扩大、灾害风险增大。”孙劭说。

气候变暖会导致大气中饱和蒸汽压的增加。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就会增加大约7% 。这导致了极端降雨事件的发生、强度和空间范围的显著增加。然而,目前的研究显示,强降雨事件的持续时间更多地取决于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与气候变暖的关系较弱。

孙劭介绍,自1961年以来,中国每个城市都有完整的气象观测记录。在2005年之前,降水数据主要是自动记录在纸上。从2005年开始,降水观测数据过渡到完全计算机化的自动记录。深圳的历史观测记录可以追溯到1952年,比中国其他许多地区都要早。

“我们基于几个指标评估恶劣天气事件,包括平均强度、最大强度、持续时间、空间范围和时间。如果这些指标中的任何一个超过了任何气象站的历史记录,理论上可以被归类为极端事件。毫无疑问,此次深圳和香港的降雨可以被归类为极端事件。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城市洪水和重大的社会经济影响,突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的防御能力,以抵御强降雨和洪水的迫切性。”孙劭说。

孙劭进一步分析道,最具破坏性的台风通常表现出两个共同特征: 要么深入内陆,要么徘徊很长一段时间。在深圳和香港这次灾害中,主要是由于“海葵”的残余环流西移缓慢,从7日下午到8日凌晨几乎停滞,出现了暴雨的“列车效应”,致使事件超出了预期强度。

“列车效应”是指连续经过一个地区的多个对流云系的累积效应,导致显著的降雨积累和可能出现强降雨甚至极端降雨。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列经过的火车,每一节经过的车厢都增加了整体的声音和力量,导致城市洪水、河流洪水、山区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放大效应和加剧灾害。

气候变化的推手

气候变化正在加剧水循环,导致更强烈的降雨和洪水。而洪水灾害以各种形式出现,包括山洪、河流洪水、城市洪水、农田洪水、沿海洪水等。每种类型都取决于受灾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降水模式。短时间的强降雨和长时间的持续降雨都会导致与水有关的灾害。

孙劭表示,他的团队的研究表明,在全球总降水量增加的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正在上升。在降水量减少但年际变化增加的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也增加了。只有在降水量减少和年际变化减少的地区,如地中海沿岸、澳大利亚、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的部分地区,极端降水事件才会逐渐减少。除了这些地区之外,全球范围内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增加。

而从气候变化到灾害风险增加的逻辑链可以概括如下:气候变化导致气象要素概率分布的变化,导致极端事件发生率增加,导致气象灾害加剧。因此,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提高我们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认识并采取相应措施减轻其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除气候变化外,造成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的因素包括气候系统模式的变化,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这些变化可以改变大气环流模式,大大改变降水的空间分布,导致区域气候异常和极端降雨事件增加。

此外,城市化和大规模土地利用变化可能导致地表加热不均匀,大气上升气流增加,大气中气溶胶浓度增加,在水汽丰富的条件下可能导致降雨强度增加。而生态系统退化虽然不会直接增加降雨频率,但会减少植被覆盖和增加土壤侵蚀,从而加剧洪水风险,从而在暴雨期间加速洪水的形成。

增强气候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实际上,深圳和香港的防洪能力在国内是比较先进的。然而,这次破纪录的强降雨突出了进一步提高准备和应对能力的必要性。

孙劭指出,灾害风险是恶劣天气强度、社会经济风险、灾害管理和抗灾能力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我们对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区采用相同的暴雨标准,那么南方地区一般仍然会经历较高的暴雨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虽然北方地区历史上经历过较少的暴雨事件,但最近极端事件的增加表明需要提高抗灾能力和公众意识。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在下一个雨季到来之前积极准备。

在国家一级加强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发布灾害天气警报,对潜在风险和灾害提供早期预警;在社会层面提高认识和教育,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风险的认识,鼓励采取积极措施;在个人层面减少碳排放和节约能源,以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

“当务之急是加强气象灾害预警、提高公众意识、改善基础设施和制定相关政策。除此之外,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问题,需要持续的国际合作来应对其影响。国际合作和集体努力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挑战的关键。”孙劭说。

 
评级: 0.00   票: 0   传出命中: 94   传入命中: 0   收藏 夹: 0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