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
 
毛泽东有完整而科学,且被世界广泛了解的思想体系。毛泽东大半生戎马生涯,转战南北,但他不断思索,不断总结,仅解放前就写下了巨著四卷,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而且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传播到很多国家。

  前一段时间,国际上有一个不小的纷争:西方人抱怨中国人在“天宫”空间站上的按键和一切文字资料没有按照“国际惯例”采用英语。有人幽默地说:“你们爱来不来,汉字就是国际标准!

  这句话说得太过瘾了,说出了中国人的心声。几十年来,我们中国人使用的“国际标准”都是西方人规定的,英语被规定是国际通用语言,各种行业标准,我们中国人必须得适应西方的标准。甚至在科学研究上,我们也是采用的西方的“千克米秒制”,不然的话,你的科学论文就无法在西方权威杂志上发表。

  说到西方“权威杂志”更让人生气。明明是中国人的科技发明,你在中国的科技杂志上发表,不会被社会承认,只有发表在英美的所谓“权威杂志”,才会受到国际上的认可,才会受到中国社会的承认。中国大学的研究生论文,也必须在国外“权威杂志”上发表,你的研究生学位才能顺利获得。

  科学如此,文学作品也是这样。在一些人的眼里,你的小说和电影,中国观众的认可度无所谓,只要被西方“权威”认可,或者颁奖,再回到国内一定会备受追捧。莫言的作品即是一例,此处不再赘述。

  中国的经济实力是世界有目共睹的,我们有全世界最稳定的社会环境,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强大的,民族创造力,我们没有理由拿我们的东西去 被动地适应西方强行给我们划出来的“国际标准”,我们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更要大胆地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理直气壮地作为“国际标准”!

  首先,在中国经济走出去的过程中,汉语也跟着走向世界,这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前奏,国家已经做了不少的工作。但是,“儒家文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别说西方人,就是中国人,有时候也有些距离感和陌生感。

  所以,把汉语推向世界的利器,不仅仅是“儒家文化”,一则它显得单薄,也不能激起更高的学习激情;二则,以“孔子”为符号的“儒家文化”,距离遥远,其精华内涵不容易被世界所接受。所以,世界上真正的“汉语热”还没有到来。

  让中华文化和中国经济实力相匹配,一同走向世界,必须找到一个被全世界熟知且被大多数主流文化接受的载体,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响当当的符号,而这个符号就是“毛泽东”这个名字!

  新中国经济的腾飞,和中国庞大社会的高效科学管理,一直是世界关注的核心之一,而这都和一个人紧密联系着,他就是毛泽东。

  毛泽东在当今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国际威望,他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这个国家自从成立的那天起,就以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特有的行动指南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在短短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内,在他的带领下,中国从一个贫穷的农业国变成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强大的工业国,人民安居乐业,国势蒸蒸日上。短短三十年时间内,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对世界新格局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毛泽东有完整而科学,且被世界广泛了解的思想体系。毛泽东大半生戎马生涯,转战南北,但他不断思索,不断总结,仅解放前就写下了巨著四卷,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而且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传播到很多国家。

  更加之,当今世界形势瞬息万变,西方世界走向衰落,中国走向繁荣,已经成了世界发展大势,而且势不可当。我们应该因其势而利导之,把“毛泽东”作为一个文化标志,一种文化品牌,经过严密策划,整合、包装,再经过严谨而高效的文化推介手段,让世界产生“毛泽东热”,并因此产生更加高涨的“中华文化热”,由此,再把汉语推向世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事实上,这方面我们已经做很多工作了。常年风雨无阻的“毛泽东故居”、伟人铜像广场、毛主席纪念堂的瞻仰、纪念活动,参加的不仅仅是中国人,还有很多国际友人,甚至不少的国家领导人。我们只需借助这个“东风”,再加一把火而已。

  希望国家宣传部、文化部、教育部以及传媒界,组成一个“毛泽东思想国际推介部”,使之运作起来。照此下去,中国标准,一定会成为世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