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新一类的文科专业大有可为。

  这一类新文科专业当然也需要进行文史哲等课程的教学。同时对于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课程,同样需要一定种类与课时量的教学与研究。与此同时,这些文科类课程的教学与研究,还需要与人们在生产、创新、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实践结合起来,要了解人们这些文科与社会科学的知识对于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究竟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在这一类新文科专业的招生过程中,那些数理化知识不够扎实,甚至缺乏兴趣的学生,有可能无缘进入这样的文科专业进行学习和研究。对于中学生来说,我们并不一定要求他们在这些数理科的成绩有多么优秀,但是我们必须要求他们具备最起码的知识与技能。像过去在民国时期,那种所谓在数学上考零分的学生,依然能够被清华大学文学院录取的现象,在今天的中国不应成为一种可以允许的特例。

  中国较高速度的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举国体制。我们现在讲到体育运动的时候,总是会经常提到这个概念。但是我们的举国体制在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在国家工业化不断扩展的进程中,到底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现在似乎还没有进行过更为深入和广泛的研究。而且在不同的领域里,举国体制所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也是有着一定区别的。因此,我们对于举国体制的研究应该更为广泛和深入一些。这个举国体制为什么能够发挥作用,它又是怎样在发挥作用的? 这个体制的优势在哪里? 这个体制现存的缺陷又在哪里?

  举国体制更像是中国内外兼修中的外修。而家国情怀则更像是一种内修。那么这种外修与内修又是如何结合起来的?又是如何发挥着其巨大的推动国家建设与发展作用的? 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着重加以深入广泛研究的重中之重。

  在举国体制中,有一项有关中国发展的重要工作,就是制定经济规划。过去,我们曾经做过五年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现在不称为五年计划,而改称为五年规划。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共同点,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早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人民大学在讲与国民经济有关的课程时,肯定是要求讲授五年计划的制定过程的。

  现在的五年规划,从某种程度上,难度要大于当年的五年计划。毕竟,今天我们的产业链发展得非常快,规模也是相当地大。所以在制定五年规划的时候,我们所需要采集的信息量,比起当年制定五年计划的时候,不知道要多出多少倍,甚至了高与不止一两个数量级。在采集了这种海量级别的信息之后,还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其中包括对信息的筛选、提取、分析,对于准备制定的规划,还要经过多次及反复的论证。单就是涉及到制定五年规划方面的内容,就可以单独设立为一个专业,其中要开辟多个专业课程。这个工作量不是一般地大。

  另外,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现在已经有了超大规模的计算机系统,一般处理起来要比过去纯手工的处理要方便得多,效率也要高得多。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仍然需要人们做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工作。而这种调查研究的工作,不能单纯依赖计算机系统,仍然需要有关方面的工作人员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没有这种人工参与的信息采集与处理工作,就有可能出现各类失误,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片面性,而不能掌握到最准确的信息。单就调查研究来说,这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在社会学与历史学的研究中,有一种方法被称为田野调查。这也有点类似于我们所说的调查研究。但是田野调查只需要收集数据、收集信息,一般不需要做过多的评估。而调查研究不同。调查研究是为未来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基础工作。所以调查研究比起一般的田野调查还更复杂,所包括的内容也要更丰富。

  中国今天的发展还离不开我们常年所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我们都很清楚,中国今天的发展和进步,都包含着我们长期以来所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因素。那么在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哪些内容、哪些方法是发挥了巨大作用的? 我们所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所发挥出来的效能主要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中,还存在着哪些缺陷,还存在着哪些不足? 对于这些缺陷和不足,我们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来加以改正和弥补? 这些问题,在我看来,没有一个是能够比较容易就能加以解决的。

  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旗帜下,还有中国人的信仰。中国人基本是不信神佛的。然而中国人有对自身事业上的坚定信念。支撑这种坚定信念的应该就是中国人的信仰。如果我要做这一件事,我就一定要把它做成功。在做这项事业的时候,会遇到困难,会遭遇到失败,但这些情况都不能阻挡中国人完成这个事业的坚定信念。

  除了信仰,中国人还有强大的自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最近还提出了创新自信。对这多种自信,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对中国人都有怎样的意义? 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又具有怎样的意义? 这里的奥秘都是非常引人入胜的,也是非常有魅力的,都会引起人们对它们产生关注,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

  中国建设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还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在我们的新文科专业中,对这一类可以统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多年来,我们确实一直在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们实践中的指导地位,但是在很多具体的工作方面,在具体的工作细节方面,我们研究得还不是非常透彻。这是需要我们特别要下大功夫去做的事情。当我们在工作中遭遇到挫折或者困难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花了很大的力气,来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功指导了我们的实践,这些挫折或者困难就能够得到克服;当我们没有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碰钉子,甚至无法取得成功。在今后的新文科的教学与研究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也是我们需要花最大力气要做的事情。

  与此相关,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也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和特别研究的一个领域。对于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也是非常宏大的一个大课题。我们事业的成功不可能离开党的正确领导。毛主席说,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这两条中国革命、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们的新文科需要重点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课程。过去,这方面的工作都是由党校来承担的。现在看起来,我们高校的新文科专业也有必要、有责任承担这个方面的课程教学与研究工作。党校与高校在这个领域中可以有不同的分工,但也不需要将分工划分得太鲜明。大家在这个领域中的工作也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以来,控制论的创始人之一诺伯特·维纳一直都在强调交叉学科的重要性。今天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实现中国工业化不断拓展的进程中,新一代的交叉学科的问世早已是呼之欲出。在维纳时代,他推崇的是数学、生物学、电子科学、通讯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今天不仅依然存在着上述学科的交叉,还促进产生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等方面领域与学科的交叉。这就增加了更大的难度,也扩展了人类更大的视野。今天即将问世的新文科必将是多种学科共同交叉的结果。

  上述所提到的、与新文科专业有关的内容也只是沧海之一粟,在其背后,还将有更为丰富和深厚的东西在等待着我们将其揭示出来。所以,新文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任重道远。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新一类的文科专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