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
 

 

亚光科技成都总部五楼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仿佛暴风雨前的静电。窗外是成都的繁华天际线,但今天没人有心思欣赏风景。六名董事会成员中,五人围坐在光亮的红木会议桌旁,表情紧绷,面前的文件整齐摆放却无人触碰。第六位成员——董事长李跃先的缺席,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压得整个房间喘不过气。

李基站在会议室一角,西装笔挺,面容却波澜不惊。三十五岁的他,比房间里的大多数人都年轻,但他的存在却自带一种威严——这并非因为他的姓氏,而是因为这个姓氏背后的重量。作为李跃先的儿子,亚光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如今因“留置通知书”而被拘的男人,李基多年来一直在父亲的商业帝国阴影中低调行事。今天,聚光灯却落在了他身上,无论他愿不愿意。


三天前,2025年7月4日,消息如惊雷炸响。李基正在成都亚光的办公室,审阅最新的微芯片生产合同,他的助理脸色苍白地冲进来。“是您父亲,”她递过平板,上面是公司紧急发布的公告。李跃先,这位将亚光科技打造为中国微电子行业支柱的巨头,被滑县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公告语焉不详,只有一纸冷冰冰的通知,称他已被拘留。没有指控,没有时间表,没有解释。

次日清晨,股市以残酷的效率做出了反应。亚光科技股价大幅低开,盘中一度下跌超12%,午间收盘时跌幅收窄至9.4%,报6.46元/股。投资者惶恐,业界传言四起,亚光的竞争对手已经开始蠢蠢欲动,嗅到了危机中的机会。

李基几乎彻夜未眠。父亲的缺席不仅是个人打击,更是公司的危机。亚光科技凭借近六十年的微波电路和芯片技术积累,是卫星通信和国防科技领域的巨擘。近期与关键机构的近30亿元备产协议,让公司有望在2025年实现突破。但没有李跃先的掌舵,董事会人心惶惶,员工窃窃私语。


7月6日的董事会会议虽是例行公事,却像一场加冕礼。总经理胡代荣在李跃先缺席的情况下主持会议,声音平稳,但目光不时扫向李基。议程只有一项:任命李基为副总经理,将他推向公司运营的核心。表决结果全票通过,尽管李基捕捉到张董事眼中一闪而过的犹豫。信任是昂贵的货币,尤其当你的姓氏与一位被留置的董事长挂钩。

会议结束后,胡代荣将李基拉到一旁,低声道:“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对吧?市场在看,客户在看。你不只是填补一个空位,你是在守住阵地。”

李基点头,咬紧牙关。他在亚光科技多年,从项目总监到成都亚光董事,参与过资产处置、资本市场运作和关键交易。但这次不同,这是深渊,他必须独自面对。


当晚,李基站在公寓阳台上,俯瞰成都的霓虹夜景。手机不断震动,来自同事、分析师,甚至他在安信证券的老友发来一条意味深长的消息:“你是‘企二代’了,别让他们小瞧你。”

“企二代”这个词刺痛了他,带着特权的意味,而非努力。他曾在安信证券打拼,2019年加入亚光后,熬夜钻研微芯片模块图纸,与航天客户展开紧张谈判,五月时促成成都亚光1.17亿元的合同。他不只是董事长的儿子,他懂得公司命脉。

但外界不这么看。头条已将他塑造成“继承人”,一位在危机中登基的年轻王子。而危机真实存在。亚光手握40亿元订单,是2025年的生命线,但父亲被留置的不确定性如阴影笼罩。那些依赖亚光微波电路的“特殊机构”客户会继续信任吗?董事会那些忠诚与野心交织的成员会支持他吗?


次日清晨,李基走进亚光总部,带着一份计划。他连夜起草了一份给高管团队的备忘录,列出三大优先事项:稳定运营、安抚客户、向市场展示实力。公司公告一再强调治理结构健全,但舆论决定一切。他召集全员大会——对副总经理来说,这是个大胆的举动。

站在礼堂前,李基对数百名员工发表讲话,声音清晰得连他自己都意外。“亚光科技从不畏惧挑战,”他说,“我们造出引导星辰的芯片,连接卫星与地球的电路。压力之下,我们不屈服,我们创造。”

全场寂静,随即掌声雷动。这不只是言语——李基宣布成立特别小组,加速履行近期合同,向客户证明亚光未曾停滞。他指示公关团队启动宣传,强调公司六十年的辉煌与在航天领域的核心地位。他还安排了与所有主要客户的通话,首当其冲是两家“特殊机构”,他们的29.6亿元合同是公司的支柱。


几周过去,局面开始扭转。股价回稳至7元/股,客户对李基的亲力亲为表示认可,重申合作承诺。最初持怀疑态度的董事会开始听从他的决策。但李基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父亲的命运仍不明朗,调查的阴影挥之不去。每晚,他都会查看手机,期盼从未到来的消息。

一天晚上,他正在审阅卫星互联网项目的报告,助理递来一个密封信封。里面是一张父亲的手写便条,不知通过何种途径送达:“公司现在是你的了。相信自己,你一直都知道路在何方。”

李基将便条折好,放入衣兜。数周来,他第一次露出笑容。前路未明,但亚光科技由他掌舵。他将带领它前行——不是作为“企二代”,而是作为李基,那个将父亲遗产推向未来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