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首先就是“战”,不敢战,不敢有所作为,那战略在最后就成了软弱的掩盖词。
当年对内那场运动并没有“搁置争议”,明确是严重的“错误”和“灾难”,但对外我们因为低调再低调,所以有了“共同开发”。
当下,“韬光养晦”是否还适用新形势?
壹
一个人要自尊和自强,一个民族也如此。
常言道:“善良要带点锋芒。”
但有人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用这样,西方国家强大即正义,要跪着仰视他们。
所以有了精英带头小心翼翼融入欧美世界、迎合西方人对黄种人的丑化审美、让洋人代言就能让品牌溢价赚取人们的金钱、动不动“友邦惊诧论”和洋人在中国留学生能享受特权。
“韬光养晦”这些年,我们忍辱负重。
虽然也说“有所作为”,但很多人忽略了。
有些人甚至逐渐洋奴化而不知。
当时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陆军最强、人民最团结,我们国土面积大,有五千年文明史,打赢过“五常”,视毛主席为第三世界领袖,但为了发展,我们低调再低调。
听从了美国的建议,把在国际舆论战中的优势停下来,放弃对美国进行意识形态输出,所以有了后来的《红》去《求》来。
放弃第三世界领袖之位,与美合作。
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放弃高新技术研发,如运十和光刻机。
提供庞大的廉价劳动力,从集体到单干,再到进城,冷冰冰的叫做“人力资源”。
我们大量购买美债帮美国度过经济危机。
一退再退,缺乏锋芒的我们换来什么呢?
美国与我们建交时,明明承诺了一个中国原则,但屡次支持台,拿台作文章,消耗我们的外交资源,压根没有契约精神。
我们答应美国放弃意识形态输出,他们却对我们搞普世价值观输入,搞和平演变。
我们不做第三世界领袖,而美国把北约一而再再而三地扩员,壮大他的势力。
我们把态度已经放得很低,提出“共同开发”,但欧美怂恿众多国家和我们闹事。
我们把一些市场让出去,想拿市场换技术,人家根本不肯,还打压你产业升级。
不让我们加入空间站,关闭GPS,搞出“银河号”事件,炸中国驻外大使馆事件,在南海撞机让王伟壮烈牺牲……
中国刚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奥巴马政府立刻高调地宣布要“重返亚太”。
2012年出现中菲黄岩岛事件,出现中日钓鱼岛事件,接着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被搁置,美国强行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
台湾的“台独”分子嚣张起来,香港出现“占领中环”事件,中印边境出现对峙,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则跳来跳去,特朗普想联俄对抗我们,对中国打起贸易战……
我们退让再退让,唯独忘了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
不能把韬光养晦理解为低头融入世界,一个人的善良需要带有锋芒,一个国家,与他国合作,是“以斗争求合作则合作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