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18日,美国和俄罗斯在沙特举行的第一轮谈判正式结束,谈判时长合计4.5小时。
俄罗斯代表团的领头人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和总统助理乌沙科夫。
美国代表团的领头人则是国务卿鲁比奥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沃尔兹。
乌沙科夫是普京的亲信,2012年来,他一直担任总统外交政策顾问,是外交政策的核心人员。
迈克·沃尔兹更是铁杆MAGA,因投票反对调查“国会山事件”而获得川宝青睐,并逐渐成为亲信。川宝上台后,他被任命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双方的代表团级别都不低,显然是奔着成事去的。谈判结束后,各种所谓的内幕消息满天飞。
问题来了,双方到底谈了什么呢?
根据美国国务卿马可·鲁比奥的说法,美俄双方共计达成了四点共识:
1.修复美俄外交关系
2.为结束俄乌冲突找到方案
3.思考美俄在冲突结束后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合作
4.确保这些过程以富有成效的方式推进
俄罗斯副外长格鲁什科表示,“俄美在利雅得的谈判是初步磋商,其意义在于双方阐述各自的基本立场”。
简单概括一下,就是双方在谈判中各自亮出了底线,除了底线不可触碰,其他的,都可以谈。
为推动后续谈判,双方同意恢复大使馆的人员配置。
2017年时,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的人员数量超过1200,同期,俄罗斯驻华盛顿大使馆的人员数量约为455人,但随后双方关系恶化,遂不断削减对方的大使馆人员数量。
到2024年末,无论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还是俄罗斯驻华盛顿大使馆,工作人员数量均只有百人出头,比2017年的巅峰期少了太多,工作难以开展。
作为对比,美国驻华大使馆有1300人,中国驻美大使馆也在500人以上。
大使馆之所以需要较多的人员,是因为签证工作琐碎,工作量还大,人手少没法搞,且大使馆会配置实际上的间谍人员,从而刺探情报,这是各国心照不宣的。
两项加起来,决定了大使馆的人员数量不会少。
2021年12月,俄罗斯驻美大使阿纳托利·安东诺夫说,“我们正面临严重的人员短缺问题”。同一时期,美国国务院发出警告称,由于人手不足,驻莫斯科大使馆将在2022年停止履行大部分职能。
在拜登时期,虽然美俄并未断交,但各自的大使馆已处于难以运作的状态。要修复美俄关系、推动谈判,重新增加大使馆人员数量,恢复大使馆职能,就是必要的。
以上便是本次谈判的最大成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停火的迹象暂时看不到,双方还存在一些分歧。
首先,按照“实际控制线停火”的话,要不要派遣维和部队是个问题。美国是希望派遣维和部队的,而俄罗斯明显不希望看到什么维和部队。
对俄罗斯来说,维和部队和北约驻军没有区别,这些军队难以控制,说不定会发生什么。
其次,是北约必须放弃2008年的承诺。
2008年的北约峰会上,北约承诺将接纳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对两国内部的亲西方派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令俄罗斯极为不满。
在谈判中,俄罗斯明确提出,北约必须放弃该承诺,最好是通过书面的形式,进行确保,不能仅仅是口头上拒绝乌克兰加入北约。
最后,俄罗斯的意思是停火可以,不过必须是永久停火,而不是临时停火。因为2014年的《明斯克协议》在俄罗斯看来是一个教训,不能给乌克兰喘息之机。
要么就不停,要停就永久停,而川宝难以确保永久停火,毕竟他只有四年,四年之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就算答应了也没用。
在解决这些分歧前,实现停火不太可能,但我们要注意的是,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表示,双方简要讨论了普京与特朗普见面所需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