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2025年一至二月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4,311万人,基金收入321.2亿元,基金支出317.5亿元。2024年前两个月相对应的数字则为24,011万人,307.4亿元,246.2亿元。相比之下,2025年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增长了1.25%,基金收入增长4.49%,而基金支出的增长则显著达到28.96%。而在2024年前两个月,失业基金的支出增长率仅为4.28%。
(来源:人社部官网)
需要明确的是,失业保险基金并不是全部用于支付失业保险金。根据官方的定义,“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指报告期内为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再就业等支出的基金总额,包括失业保险金支出、基本医疗补保险费支出、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支出、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支出、农民合同制工人一次性生活补助支出、技能提升补贴和稳岗返还等其他促进就业支出,以及其他支出。”
因此,失业保险基金中只有一部分是用于向失业人员支付失业保险金的。虽然人社部尚未公布月度的失业保险金支出数据,但根据年度数据可以进行推算。2023年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为1,485亿元,其中向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729亿元,约占总支出的49%。另一项主要支出是企业稳岗返还,2023年共发放231亿元,占基金总支出的大约15.6%。
从这一点可以推断,如果2025年前两个月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出现显著增长,极有可能是因为向失业人员发放金额的增加。除非出现稳岗返还或其他类别支出的显著上升,而近期并未有显著政策变化或新增大额支出的相关消息。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每人每月发放的金额标准提高了呢?这种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虽然地方政府可能因调整最低工资标准造成少量提高,但总体增幅有限。原因在于,失业金发放标准普遍与当地最低工资或失业人员原工资挂钩。尽管近期一些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但增幅非常有限,且许多地区尚未进行调整。因此,即使发放标准有所上升,整体增幅也不可能超过20%以上。
综合分析,2025年前两个月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的显著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失业人数的上升,导致失业保险金的整体发放金额增长。但由于目前的数据尚不完整,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观察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