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
 

  李捷老师讲——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坐标来分析毛主席的历史地位的话,“在以下几个方面,毛泽东的探索都是前无古人的。”“一是成功解决了一个东方农业国如何通过无产阶级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避免资本主义前途而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二是成功解决了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农业国如何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而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问题。”“三是对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其成功为最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李捷:《从五大坐标审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

  李捷老师说的第一个“前无古人”,要从探索的本质内容和方法论层面的独创性贡献两个角度来理解。本质层面,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前人从未开辟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展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革命道路;方法论层面,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了一条其他任何一场革命都没走过的新道路。

  先说探索本质层面的前无古人。东方农业国,也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以往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探索,主要集中于工人阶级基础比较雄厚的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席讲过,“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及其为此根本矛盾所规定的过程的本质,非到过程完结之日,是不会消灭的;但事物发展的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的阶段,情形又往往互相区别。”(《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矛盾论》)不同过程根本矛盾不同、同一过程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不同。第一次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巴黎公社是在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进行的无产阶级政治革命、之后的十月革命是在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也就是腐朽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进行的无产阶级政治革命,二者本质上是同一事物发展的过程。而以毛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社会革命则是在社会性质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的。正如主席所说:“我们今天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我们今天同敌人作斗争的主要力量是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一切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人民。这就决定了我们现阶段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人民民主革命,而不同于十月革命那样的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如果说十月革命是巴黎公社已经开启的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继续发展的新阶段,那么毛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人则开辟了更具有独特意义的、本质上不同于以往一切探索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政治革命新境界。所以我经常说,如果没有毛主席亲自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国外十声炮响传来十个好主张,对中国人民的最终解放也没有任何意义!

  正是因为有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亲自开辟的、以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民主联合专政”为目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近代中国才没有走上附庸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前途。

  再说方法论层面的前无古人。前文提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特别是人民民主专政,实际上已经是主席在方法论层面的独创性贡献。然而更应该注意:主席在革命战争实践上探索出的具有完全独创性的、丝毫未有先例的方法论贡献,当属“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黄克诚大将深情回忆说:“为什么毛主席领导的队伍比南昌暴动,广州暴动的力量都小,也经历过曲折,受过损失,却首先在井冈山独立生存下来呢?这是因为,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紧要关头,对于红军、红色政权能不能存在和发展,怎样才能存在和发展这些关键问题,只有毛主席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正确地解决了。”(黄克诚:《·关于对毛主席评价和对毛泽东思想的态度问题》)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用的都是城市工人暴动,十月革命在方法论层面和巴黎公社唯一的不同就是借鉴了其他阶级实现政权更迭的经验、组建了一个统一的有纪律的领导集团。“农村包围城市”这条道路,领导过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革命家们没有探索出来、“一声炮响”之后相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共其他领导人也没探索出来。这条道路完全是毛主席独创。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独创性方法论贡献,多于之前任何一次革命。

  李捷老师说的第二个“前无古人”,要从五个方面说开去。这五个方面主要是在回答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在生产力水平极端落后、根本没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的东方大国该不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一个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究竟用什么方法。这两个问题,都是毛主席首次回答的。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马恩说的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是有西欧发达国家无产阶级的支援,也就是以西欧足够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为前提。“西欧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胜利以及与之俱来的以社会管理的生产代替资本主义生产,这就是俄国公社上升到同样的阶段所必需的先决条件。”(恩格斯:《<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可见,恩格斯的意思是有了西欧发达国家无产阶级的经济支持,就有了相对落后的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生产力基础。到十月革命的前夕,俄国已经是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列宁也认为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是足够的生产力水平。所以,列宁说:“这些集体农庄的经验只是提供了一个不该这样经营的例子,让周围农民见笑或者生气……只有有了物质基础,只有有了技术,只有在农业中大规模地使用拖拉机和机器,只有大规模电气化,才能解决小农这个问题”(列宁:《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3月15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虽然通过本国大量农产品可以交换来苏联的工业设备,但是由于我们刚刚脱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点过低,还没有足够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生产力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是按着恩格斯和列宁说的办,还是提前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毛主席的回答——必须提前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必须提前建立社会主义农业制度。这就是毛主席勇于开拓、不亦步亦趋的非凡魄力!

  工业方面,毛主席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首创“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总路线。于是,中共成功的“在国家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上,突破了先打基础、再过渡的框框,创造了工业化和改造同时并举的道路”(《毛泽东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水到渠成、心情愉快地过好社会主义这一关》),成功的突破了先有生产力水平、先打基础再建立工业社会主义制度的前人认知局限;农业方面,毛主席决定,“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上,突破了先机械化、后集体化的框框”(《毛泽东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水到渠成、心情愉快地过好社会主义这一关》),这就突破了列宁和斯大林认为的必须以机械化技术为农业集体化基础的认知局限、说服了想“跟着走”、按前人意见办的刘少奇。这样,毛主席就首次成功回答了该不该提前在生产力水平极端落后的情况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

  在生产力水平极端落后的条件下,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呢?国营经济、大农业、集约型农业,中国古代和欧洲古代也有:汉武帝时代实行过“盐铁官营”、欧洲封建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和沙俄农奴制也都是集中使用劳动力的农业生产制度。社会主义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与这些经济的不同在于归劳动人民所有。在一化三改之前,无论是哪个阶级的哪个国家,实行国营经济还有集约农业,无非是通过三种办法:第一,将私有资产收归国有;第二,通过行政命令方式把农民组织到集约农业制度之中;第三,引导农民自愿加入集约农业制度之中。唯独毛主席领导的三大改造是个例外——唯独这次历史巨变,破天荒的用全新的办法解决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

  工商业方面,毛主席决定以各种全新的从低级到高级的方式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第一次创造了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具体方法,“突破了单一国有化的框框,创造出从初级到高级的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政策”(《毛泽东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水到渠成、心情愉快地过好社会主义这一关》),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通过和平赎买实现的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农业方面,毛主席决定实行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到高级社这一独创性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针,“创造出初级社、高级社等适应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地区特点的过渡形式”(《毛泽东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水到渠成、心情愉快地过好社会主义这一关》)可见主席决定在生产力极端落后的条件下提前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并不是完全忽视生产力水平,而是根据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的觉悟程度尽可能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尽可能提前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后来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也是这个道理;“挂帅”的政治方面,主席的独创性贡献,就是将服从社会主义改造的民族资产阶级改造为拥有一定政治权利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就成功稳定住了他们,使社会主义改造在政治震荡幅度小、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情况下实现了。毛主席回答“怎样搞”的三个方法,和前文他回答“搞不搞”的两个决断,共同构成了他在方法论上对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独创性贡献——所以,毛主席领导的、具有方法论层面独创性贡献的社会主义经济革命所具备的创新性贡献,是之前任何一次社会革命都没有的。

  李捷老师说的第三个“前无古人”,主要包括“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三个方面。毛主席在《实践论》讲过,经验是感性认识,理论是理性认识。李捷老师讲的三个方面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精神方面,也就是思想理论方面;一是物质方面,也就是毛泽东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成就。

  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方面的贡献,主要包括毛泽东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无产阶级专政下防修反修理论。毛泽东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独创性贡献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首次完整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辩证法规律,标志性著作就是《论十大关系》;二是首次完整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论规律,标志性著作就是主席的《十年总结》和七千人大会讲话;三是首次找到了在生产力水平极端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并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独创性的贡献,主要包括不发达阶段判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总路线、两步走战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以充分反映群众意见并集中群众智慧著称的“鞍钢宪法”……所以,石仲泉前辈也客观认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行了艰辛的独创性开拓”“毛泽东在这两个方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引者注。)都有独创性思考,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行了艰辛开拓。”(石仲泉:《毛泽东: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主席的无产阶级专政下防修反修理论,更是他的独创,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对于“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这一话题的首次完整、具体回答。对于这一理论的独创性贡献,我在《无产阶级专政下防修反修理论万岁——纪念毛主席重上井冈山60周年》已经讲得比较具体了,在这里就不具体论述了。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防修反修的理论和实践,成功使中国大革命成为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完整贯彻科学社会主义革命三个环节的迄今为止最激烈、最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

  物质建设方面的成就,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毛泽东时代,“中国仅用27年时间,就在落后农业国的基础上建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朱佳木:《毛泽东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创者》)所以当今世界,中国是唯一一个拥有最完整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毛泽东时代,中国钢产量增长了39倍、发电量增长了42倍,有了自己的“两弹一星核潜艇”;毛泽东时代仅仅26年,中国人口增长了4亿、人均寿命增长了三十岁,实现了人口超高速增长、人均预期寿命大幅度提高、人口基本生活需求充分保障的统一,这是古今中外找不出第二个的民生治理奇迹。

  总之,毛主席首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索无产阶级领导下的革命道路、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独创了“农村包围城市”为核心方法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方针、独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五套组合拳”、独创了毛泽东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无产阶级专政下防修反修理论,做出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伟大贡献。李捷老师讲的三个“前无古人”,笔者无比赞同!

Template Settings
Select color sample for all parameters
Red Green Olive Sienna Teal Dark_blue
Background Color
Text Color
Select menu
Google Font
Body Font-size
Body Font-family
Direction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