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
 
靠别国的核保护伞过日子,谈何主权谈何尊严?如果新中国搞成那个样子,那和旧社会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又有何区别呢?

  李克勤(jixuie)题记:1954年赫鲁晓夫第一次来访问,10月3日中苏领导人会谈气氛融洽,赫鲁晓夫主动问中方还有什么要求,毛主席提出“中国对原子能和核武器感兴趣”,赫鲁晓夫劝毛主席“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不要搞原子弹这个耗费巨资的东西”,他只是答应帮中国“建一个实验性核反应堆”。以后的情况,众所周知。事实证明,毛主席关于原子弹研制的一整套想法说法做法,是完全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的——道器变通。毛主席为何没有听赫鲁晓夫那一套?这是个极高深复杂的问题,也是个极简单的问题,如果按照赫鲁晓夫那套发展优先逻辑,先发展经济,等有了钱再来搞原子弹,这样看问题,那么在1950年代搞原子弹就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如果按照毛主席的思路,问题就简单明了——在原子能时代,没有原子弹的国家就无安全保障,国家的生存都成问题,光讲发展又有何意义呢?赫鲁晓夫的那一套就是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鼠目寸光搞法,这种搞法最终只能沦为别国的附庸——靠别国的核保护伞过日子,谈何主权谈何尊严?如果新中国搞成那个样子,那和旧社会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又有何区别呢?

  毛主席高瞻远瞩的国家战略——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又回到实践——由器而道,由道而器,道器变通,与赫鲁晓夫那一套修正主义搞法,完全不是一回事。

  本文要点如下:

  1.毛主席立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搞原子弹的意义;

  2.没有原子弹,国家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3.没有原子弹做保障,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是空话。

  欲知详情,请看下文。

  01

  —

  毛主席立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搞原子弹:

  短期艰苦,长期收益

  我们的原子弹研制工作,在起步阶段曾经有一点苏联老大哥的援助,但很快就没有了。

  幸亏毛主席从一开始就明确指出:“如果没有苏联援助,我们自己搞,我相信也能搞好。”

  可不能小看毛主席的只有说法。

  毛主席的主张,看起来需要极其艰苦的奋斗才能实践,才能实现。

  可是,如果不按照毛主席的主张搞,那就是更加艰难得多的一条路径,甚至可能重新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局。

  看看我们邻国的处境,还不明白吗?

  02

  —

  没有原子弹——国家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1985年在北京远望楼召开过一个全国国防经济学讨论会,钱学森同志作了一个报告《我国国防经济学所面临的任务》

  其中钱学森同志谈到:

  【 第四个问题是,国防经济相对于整个国家经济的相互关系。

  也是国防科学技术相对于我们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或者国防工业相对予整个国家的工业的关系。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因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有的同志出于要彻底消除极“左”路线这么一个想法,曾经把国防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特别是国防尖端技术,在五十年代以后所花的钱,所作的努力说成是极“左”路线的表现。我想这一点在座的同志是不会同意的。问题很简单,假设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后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导弹,没有洲际导弹,没有我们的国防科技力量,没有我们的国防工业,那么我们国家将会处在什么样的国际地位?我不是说我们在做这些事情当中,在建立我国的国防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特别是尖端技术这些方面没有缺点错误,我们是有的。但不是什么极“左”路线。我觉得这个问题需要澄清。首先是它有很大政治意义,再就是有这么大的一支从事国防科技工业的队伍,你怎么能够说他们都是极“左”路线的产物?对这个问题我们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同志已经作出明确回答,他讲得很对,就是要看到国防科学技术跟整个科学技术、国防工业同整个工业的相互关系。】

  钱学森同志是从美国回来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世界级科学家,在最近这些年我们通过了解钱老的生平,完全可以说他也是一位睿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毛主席逝世以后,对毛主席的评价, 钱老的说法是有权威性的。

  我们现在不得不探寻如何解释历史,尤其是如何解释新中国工业化,以及四个现代化之路的方式方法,本人这只是一个尝试,里面的说法仅供参考,各位看官,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但请看完之后再说,切忌不经过起码的调查研究就发言,那违反了毛主席的基本要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钱学森同志义正辞严反驳那些扣极左路线帽子的人。这件事,最近这几年我们才听说。可那是发生在1985年的事了。

  再往前推,实际上在1960年代初就有一股力量要原子弹项目“下马”。理由是什么?是不是与“集中力量抓经济”有关呢?

  这里面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如果再深入思考,那么对于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两弹一星一艇,就会领悟更多更深了。

  在“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个大命题下面,还会推出很多子命题。

  这是顺理成章的道器变通。

  如果还有不明白的,请问:

  如果没有两弹一星一艇,尼克松会像那样访华吗?

  我们今天会是什么样子呢?

  03

  —

  没有原子弹做安全保障,无法一心一意发展经济

  原子弹属于核武器,核武器也是武器的一种。武器的生产属于国防工业,国防工业属于国防的内容。

  一个国家能不能不要国防?毋庸讳言。一个国家的国防至少要达到什么程度?最起码要给国家提供安全保障。这是常识。

  可是,如果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没有原子弹,国防能提供安全保障吗?

  连提供安全保障的国防都没有,那不就是近代鸦片战争时期的清朝政府统治下的那个中国吗?

  那个时候,你怎么一心一意搞经济?

  相反,从有了原子弹那一刻起,中国的面貌又来了一次换新颜——由器而道,由道而器——道器变通。

  1964年爆炸原子弹:毛主席是释放能量,还是积蓄能量?

  用肉眼看得到的东西,与看不到的东西,这二者在中国文化里,实际上是分的是很清楚的,前者为器层面的东西——形而下者谓之器,后者为道层面的东形而上者谓之道,如果把二者结合在一起,那就可以说是在道器层面思考——道与器是可以转化的——通过变——化而裁之谓之变,如果变的对头,那么就能——推而行之谓之通——道器变通。道、器、变、通,这四个字可以单独解释,也可以联系在一起考量,这就是我提出的道器变通理论,这的确是需要从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角度来理解的。这里用道器变通理论来阐释一下1964年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件事情,主要围绕这个问题——毛主席当初是释放能量,还是积蓄能量?

  如果按照器层面来看,当然是释放能量,看那令人着迷的蘑菇云,多么状况!如果在深入感悟一下蘑菇云背后的道呢,那会有何感觉?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在原子弹爆炸之前,很多人可能还没有领悟到这样的程度——毛主席的思想之威力如此之大,以至于能在新中国成立15年的时间里,我们就成了核大国。原子弹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由原子弹而悟道产生了突破,这叫由器而道;可是我们的认识与实践并未就此停住,而是持续不断更新、发展。

  这有三层含义:

  器层面,核工业形成了,这对于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来说,是一样的。

  道器层面,中国的核工业与其他和国家是不同的,突出的一点是,掌握核武器的人,是毛主席思想武装的人。

  道层面,在研制核武器的人,在新中国是出类拔萃的,他们的思想觉悟比一般的人更高。邓稼先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

  原子弹的威力大无比,原子弹承载的精神更是大无比,这种精神可以转化成物质力量——由道而器的过程,这是不是在释放能量的同时,也在积蓄力量呢?

  积蓄了什么样的力量?是不是包括一心一意搞经济的力量?

  原子弹爆炸成功:核工业局部突破促成工业化整体推进——推而行之谓之通。

  推而行之谓之通,这个“推行”是有统一思想武装的一群人,他们处在“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这可以说是人类最好的企业文化之描述。这里面蕴含的能量无与伦比,是不是?

  当时中国正处在工业化过程中,核工业因为原子弹爆炸成功,无疑就建立起来了一套由道而器,由器而道——从研发,到制造,再研发,再创新的核武器以及原子能利用的完整体系。

  研制原子弹的人,研制原子弹的工厂、科研机构,不只是只能研制原子弹,而是说,所有与原子弹相关的零部件全部可以研制,而与这些零部件研制相关的机器设备,可以加工生产多少非原子弹的产品,那就无法统计了。

  这是不是意味着,核工业的突破,在全部工业领域都是一个上台阶的契机?

  实际上,当初为了研制原子弹,集聚了全国各行各业的精兵强将,一旦原子弹爆炸成功了,那从事原子弹研制的人们,就可以为其它领域的工业发展提供支持,这是社会主义大协作的应有之义。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中国工业化进程进入到快车道,这是必然的。

  从1964年10月16日首颗原子弹爆炸,1966年10月27日首颗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到1970年4月24日首颗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两弹一星工程”圆满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再到1970年12月26日毛主席生日这一天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下水,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国防工业现代化水平不再落后,而且可以从整体上对中国工业化程度作出判断——完全可以说我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建立起来,这是工业化质变的标志,是实实在在的道器变通之变——突破性变化的完成。

  请注意,这都是在毛泽东文化这个范畴里说的,离开了这个前提限制,任何理论说教都不能自圆其说,从实践角度考察,那都是想不通说不通行不通的。

  毛主席第一次访问苏联时,曾经见过赫鲁晓夫,凭着老人家那无与伦比的洞察力,早就看透了这个人,当然也就不可能听他那一套忽悠,所以中国人民始终把毛主席当作大救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那天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首长正好在人民大会堂接见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职人员,毛主席让周总理去告诉大家,人们兴奋之情,以至于周总理不得不说“跺脚不要把地板跺塌了”!有意思的是,就在同一天,赫鲁晓夫下台,这是巧合?赫鲁晓夫从反面证明了《东方红》之道的意义。

Template Settings
Select color sample for all parameters
Red Green Olive Sienna Teal Dark_blue
Background Color
Text Color
Select menu
Google Font
Body Font-size
Body Font-family
Direction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