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日本人民继6月初掀起反对“侵略中国”抗议游行之后,再次掀起了“反对战争,反对修宪,取消靖国神社”的抗议游行运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应该就此转变立场,宣布坚决站在日本人民一边,支持日本人民反战争求和平的正义行动。

关联阅读:《日本民众在东京举行示威游行:反战争,反修宪,取消靖国神社》

  多年来我们就一直呼吁,要遏制和阻止美欧这样的核大国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除了制造更多先进武器的军事准备之外,最重要最有效的准备是站在国内外人民一边,而不能继续站在国内外资本一边和西方政府一边。只有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内部的人民,才有能力通过革命制止本国政府和垄断资产阶级发动侵华战争,我们支持这些国家人民的革命斗争,是阻止和避免侵略战争的最有效方法,实际上是在救中国自己。

  2008年美国发生百年未有大危机的时候中国有一句响彻云霄的口号,就是“救美国就是救中国”,虽然我们拯救了当时陷入大危机的美国,拯救了当时陷入大危机的欧洲,但是却是好心没有得到好报,招来了美欧日帝国主义要联合起来灭掉中国。现在我们要提出一个新的口号,就是“支持美日欧人民革命就是拯救中国”,纠正40多年来我们所犯的根本性颠覆性错误,重新回到包括美日欧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一边,这是中国外部环境的唯一活路。

  或许有人担心一旦得罪美日欧政府和垄断资产阶级,会给中国带来灾难。可是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我们越是站在美日欧政府和垄断资产阶级一边,我们就越是会成为他们手中的待宰羔羊,成为他们砧板上的鱼肉。40多年以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中国对美日欧的贡献更大,对他们的态度更好,更加遵守他们的规则,从不支持并且总是谴责他们国家发生的任何人民革命,在任何时候都坚定不移地和他们的政府和垄断资本集团站在一起,可是结果却是招来了他们准备发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美欧日帝国主义之所以无所顾忌地在准备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欧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华战略得到了本国人民的支持。这种支持不是美欧等帝国主义政府的功劳,而是中国自己把美欧各国人民赶到了帝国主义一边。

  之所以日本人民还没有像美欧人民那样支持本国政府的侵华战略,是因为此前日本很少发生民众抗议资本主义的活动,而美欧本世纪以来都曾先后爆发过席卷全国的反对资本主义运动,爆发过具有暴力冲突的街头革命,而所有这些美欧人民的革命运动,不仅没有得到过中国的支持,反而每次都被妖魔化为是“打砸抢烧的暴徒”,完全站到了美欧人民的对立面,变成了中国的敌人。现在日本人民也在美欧人民之后掀起了抗议斗争,虽然他们没有像美欧人民那样反对资本主义制度,而只是反对战争,反对“侵略中国的战争”,但是日本人民革命斗争的这个特点更加有利于中国避免侵略、维护和平的根本目标,所以我们必须抓住机会,坚决站在日本革命人民一边。利用日本人民的革命斗争,制止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

  今年6月初拜登访问日本透露了侵略中国的战争计划,就引起了日本人民持续5天的抗议示威活动,后来由于没有中国的支持,甚至中国网络上对此根本就没有什么反响,日本人民也就像泄气皮球般地放弃了抗议。这次日本人民再次掀起了反对侵略战争的抗议活动,如果中国再不站到日本人民一边,10亿中国网民再对此满不在乎甚至在这个时候故意把矛头对准日本人民,那么我们将会把日本人民也像美欧人民那样,赶到他们政府和垄断资产阶级一边,形成上下一致、朝野一致的反华浪潮,再次把中国推向亡国灭种的深渊。

  毛主席讲,“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这句话特别适合于今天的国内外环境。当年新中国在物质力量上与美国相差那么大,却能够在中美斗争中占据上风,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对美国形成了“3打1”的局面:中国政府、中国人民、美国人民三方共同打击美国政府,所以美国政府才会屈服于中国,把台湾主动送还中国。现在美国又要把台湾重新拿走,就是因为美国政府把美国人民变成了中国的敌人,又通过私有化改革加剧了中国的官民矛盾,所以美国以及欧洲日本的帝国主义才会肆无忌惮地要再次围猎和灭掉中国。过去新中国在物质力量极端落后的情况下能够打败全世界最发达国家组成的帝国主义联军,所依靠的根本力量是人民;今天中国要想摆脱厄运,再次屹立于世界东方,所能依靠的根本力量仍然是人民,既包括中国人民也包括美欧日等世界各国人民。

  中国站在各国政府和垄断资产阶级一边,虽然短期内国家会好过一些,会满足1%精英集团的利益,但是从长期来看,必然会陷入亡国灭种的绝境,这是晚清和民国的最根本教训;而如果站在人民一边,短期内可能会遇到一定困难,并且会损害1%精英的利益,但是从长期来看则是国家崛起的根本道路,能满足99%人民大众的利益,会形成持久的和平环境。目前中国就面临着这个生死攸关的关键选择:是站在国内外99%的一边,还是站在国内外1%的一边。选择前者则中国存,选择后者则中国亡。是生是死,是存是亡,全在中国自己手中。

  2022年8月16日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