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专政下防修反修理论产生的社会现实根源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毛主席讲:“在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是如果处理得不适当,或者失去警觉,麻痹大意,也可能发生对抗”(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这篇光辉著作,毛主席特别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胜利之后阶级斗争还存在的问题。后来,毛主席提出了两个原创论断——第一,正式建成社会主义也就是全面建成全民所有制之前,两条道路的斗争是社会主要矛盾;第二,建成社会主义之后,社会内部依然存在对抗性阶级斗争的根源。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如此重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的反复辟的问题?毛主席开辟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预防社会主义注意社会变质道路的现实原因是什么?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存在的前提,我们要从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社会经济结构开始讲起。
社会主义社会基础结构,如毛主席所说:“我同丹麦首相谈过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因此,要多看点马列主义的书。”(毛泽东:《关于理论问题的谈话要点》)在没有实现按需分配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之中,还存在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的矛盾,还存在资本主义社会就存在的商品交换、货币关系、价值规律,存在社会管理者和劳动者、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简单劳动者和复杂劳动者、工人阶级和农民小生产者等等社会分工关系。个人利益和社会需求两大因素的斗争——这就是向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主义社会内部产生对抗性阶级斗争的根源。
①社会主义内部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矛盾。
如果干部们受社会主义仍然存在的、和商品交换本质上相同作用的价值规律的腐蚀,从而成为了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俘虏,或者受其他旧上层建筑影响,走了腐化变质的道路,就不再是人民的干部,而是新的资产阶级。
如果领导权被资产阶级分子掌握,社会主义社会就有变质的危险。这就是毛主席认为“防修反修的重点是斗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原因。
主席精准指出:“我们国家也有危险,官僚主义作风反了多次,还是存在,甚至比较严重,官僚主义思想也比较严重。打击迫害、假公济私的事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你们知道得比我多。但报喜不报忧,这也是官僚和封建东西。做官有特权、有政治需要、有人情关系。县官不如现管,假话满天飞,忽‘左’忽右、形左实右,这些很容易造成干部的腐化、蜕化和变质,苏联就是教训。我很担心高级干部出现修正主义,中央出现修正主义怎么办?有没有制度管住他们?当然,像‘二十三条’讲的,这里绝大多数干部包括党的高级干部还是个认识问题、教育提高的问题。怎样教育提高?”(马社香:《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今天,我们重读毛主席的名言,依然可以感受到毛主席认识的深远。
②简单劳动者和复杂劳动者、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的矛盾。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并在一个多世纪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腐朽上层建筑残余也比较多。而脑力劳动者在中国近代以来大多数使资产阶级出身。如果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中,脑力劳动者、复杂劳动者脱离群众、蔑视简单体力劳动者,就会成为社会上的资产阶级分子。
在旧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影响下,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劳动实践中,鼓吹臭不可闻的“物质刺激”,忽视阶级立场、忽视为无产阶级利益而服务的根本方向,就会刺激出一大批以个人利益为中心、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的资产阶级分子。所以,毛主席极其重视处理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矛盾的问题,极其重视关于“资产阶级法权”的问题。一方面,毛主席坚持“抓革命,促生产”,以发展社会生产力解决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问题;另一方面,毛主席坚决反对抽象的“唯生产力论”,坚持积极的改造资产阶级脑力劳动者阶层的世界观,鼓励、组织资产阶级脑力劳动者转变为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所以,毛主席精准指出:“广大的知识分子虽然已经有了进步,但是不应当因此自满。为了充分适应新社会的需要,为了同工人农民团结一致,知识分子必须继续改造自己,逐步地抛弃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而树立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现在多数知识分子还不能说已经完成了这个转变。我们希望我国的知识分子继续前进,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逐步地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步地同工人农民打成一片,而不要中途停顿,更不要向后倒退,倒退是没有出路的。”(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③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城市和乡村,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和乡村之间还存在商品交换。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本身就存在价值差,如果长期农民只搞农业生产,就会扩大城乡差距、激化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不利于巩固工农联盟。农民无法实现工人阶级化,也是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特别是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时候,毛主席多次提到处理城乡不同所有制之间矛盾、处理工人和农民之间矛盾的相关问题。所以,主席精准指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长期并存下去,总有一天不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生活对农业生产越来越增长的需要,不能充分满足工业对农业原料不断增长的需要。而要满足这种需要,就不能不解决两种所有制的矛盾,不能不把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不能不在全国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的基础上来统一计划全国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和分配。”(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批注和谈话》)
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腐朽上层建筑残余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反作用
早在七届二中全会,毛主席就敏锐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武装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及和平改造的方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旧社会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上层建筑的残余仍然存在,例如封建社会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特权思想,以及资本主义性质的“人性自私论”、私有制优越性论、“物质刺激”论……都说可以腐蚀社会主义社会的腐朽意识形态上层建筑。
建国以后,毛主席极其重视预防腐朽的封建上层建筑、资本主义上层建筑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腐蚀,多次强调把握根本方向、注意阶级斗争、坚持经济建设的“政治挂帅”。毛主席精准指出:“官气多,政治少,所以出官僚主义。整风以来,就是整官气,政治挂帅。争等级、争待遇就不多了。我看要打掉这个东西”,“没有政治挂帅。没有群众运动,没有全党全民办工、农、文,没有几个并举,没有整风和逐步破除资产阶级法权的斗争,斯大林的这三个条件(增加社会产品、全面建立全民所有制、提高德智体教育——引者注。),是不容易达到”(毛泽东:《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谈话》)。
所以,毛主席用建国以来二十多年的时间探索着思想上灵魂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全社会思想上灵魂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在世界首次进行的。毛主席亲自领导的中国大革命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完整贯彻了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的三个环节。
⑤国际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威胁。
1956年,约翰·杜勒斯宣称——美国的政策是推动社会主义国家和平蜕变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国家。毛主席高度警惕美帝国主义的这一阴谋。
1959年11月12日,毛主席明确提出防止“和平演变”的问题。毛主席指出:“和平转变谁呢?就是转变我们这些国家,搞颠覆活动,内部转到合乎他的那个思想”,“就是说,他那个秩序要维持,不要动,要动我们,用和平转变,腐蚀我们。”(《毛泽东年谱(1949~1976)》1959年,六十六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此后,毛主席多次讲要警惕和防止“和平演变”,他反复强调,杜勒斯搞“和平演变”,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是有其一定社会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有被“和平演变”的危险。
可见毛主席能提出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的思想,是有国内外社会现实依据的。
二、无产阶级专政下防修反修理论提出之前毛主席防修反修的实践基础
毛主席在提出防修反修思想之前,在社会主义社会还没有建立的革命战争年代,就有过相关领域的相当多、相当深刻的预防党和政权腐化变质和打击剥削阶级思想的实践。这些实践,为毛主席提出防修反修的理论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①毛主席正确处理干部和群众、干部内部上下级之间矛盾的理论和实践。
三湾改编,毛主席就建立了士兵监督指挥员的“士兵委员会“制度;古田会议,毛主席创造性的提出“发动地方党对红军党的批评和群众政权机关对红军的批评,以影响红军的党和红军的官兵”(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央苏区时期,毛主席领导了群众揭发干部的检举运动。
延安整风时,毛主席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深刻提出了调动下级检查上级、调动群众检查干部的重要性;即将进京,毛主席高呼“我们不做李自成”,并在七届二中全会深刻提出了预防干部骄傲和腐化的“两个务必”;“三反”、“五反”斗争,毛主席积极发动群众,和党一起同心协力打击贪官、打击奸商……毛主席预防领导集体变质、反对腐化的坚决态度,是他从革命战争年代就一以贯之的。
②毛主席打击旧的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腐朽上层建筑和极力解决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之间矛盾的实践。
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就极其重视处理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问题,以及打击封建主义化资产阶级腐朽上层建筑的斗争,反对脑力劳动者的核自以为是、致力于打击腐朽的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上层建筑。为了打击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脱离群众的思想,毛主席做了不懈努力。
打击封建主义脱离群众的思想方面,毛主席强调——“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不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那末,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主席还讲:“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后来,毛主席精准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