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
 

  该文记述了老干部对毛主席的评价。

  郭道晖所说的“对党史和毛泽东的功过的评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都有哪些呢?

  该文说:

  【李维汉同志在发言中列举了毛主席的片面性错误的十大方面:

  6.对知识分子按世界观划阶级,主张“外行领导内行”,批“臭老九”;

  ......

  10.钻进线装书,搞他的“古为今用”。】

  关于李维汉说毛主席“对知识分子按世界观划阶级”,笔者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的《五四运动》中对知识分子是这样划分的:

  【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他们的最后分界仅仅在这一点,而不在乎口讲什么三民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真正的革命者必定是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的。】

  列宁也认为知识分子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社会主义知识分子。不知道这是否属于“对知识分子按世界观划阶级”。

  根据东方直心老师《毛泽东大传》记载:

  【1948年4月2日上午10时,毛泽东在贺龙、陆定一陪同下,来到晋绥军区司令部的接待室,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详见《毛泽东选集》)。他一见到报社人员,就说:

  “办报,你们是先生,我是学生啰!”

  ......“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同志们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往往不懂事,对于实际事物往往没有经历,或者经历很少。”“报社的同志应当轮流出去参加一个时期的群众工作,参加一个时期的土地改革工作,这是很必要的。”】

  毛主席是一贯地要求知识分子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要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根据《毛泽东大传》:

  【1966年4月14日,毛泽东对《在京艺术院校试行半工(农)半读》一文写了一个批语:

  一切学校和学科(小学、中学、大学、军事学校、医学院校、文艺院校以及其他学校例如党校、新闻学校、外语学校、外交学校等等,学科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二者的常识)都应当这样办。分步骤地有准备地一律下楼出院,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同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学工学农,读书。工读比例最好一半对一半,最多是四比六。因此读书的部分要大减。书是要读的,但读多了是害死人的。师生一律平等,放下架子,教学相长。随时总结经验,纠正错误。

  ......共产党人曾经进过二十几年的军事大学和革命大学(即二十几年的战争与革命),而那些大学教授和大学生们只会啃书本(这是一项比较最容易的工作),他们一不会打仗,二不会革命,三不会做工,四不会耕田。他们的知识贫乏得很,讲起这些来,一窍不通。他们中的很多人确有一项学问,就是反共反人民反革命,至今还是如此。他们也有“术”,就是反革命的方法。

  所以我常说,知识分子和工农分子比较起来是最没有学问的人。他们不自惭形秽,整天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如此下去,除了干反革命,搞资产阶级复辟,培养修正主义分子以外,其他一样也不会。

  一些从事过一二次四清运动,从工人农民那里取了经回来的人,他们自愧不如,有了革命干劲,这就好了。唐人诗云:“竹帛烟销帝业虚,山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烬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有同志说:“学问少的打倒学问多的,年纪小的打倒年纪大的”,这是古今一条规律。经、史、子、集成了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状况,就宣告它自己的灭亡,只有几十万分之一的人还去理它,其他的人根本不知道有那回事,这是一大解放,不胜谢天谢地之至。因此学校一律要搬到工厂和农村去,一律实行半工半读,当然要分步骤,要分批分期,但是一定要去,不去就解散这类学校,以免贻患无穷。】

  毛主席到底是不是“对知识分子按世界观划阶级”,还是请读者朋友们对此做出判断吧。

  关于李维汉所说的毛主席“批‘臭老九’”,笔者之前写过一篇考证文章:

  《邓选》学习(三十一)四人帮说过“臭老九”吗?

  笔者在考证中检索了《人民日报》1949-2003年数据库,未发现一处毛主席说过知识分子是“臭老九”。

  另从《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年谱》、《毛泽东传》、《毛泽东文集》、《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可以看到,毛主席从未用“臭老九”来侮辱、贬低知识分子。相反,他一直反对极“左”分子对知识分子不作阶级分析、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不讲团结的作风。

  根据考证,笔者得出的结论是:称呼知识分子“臭老九”,不是党中央、中央文革小组官方对其“定性”,更不是对其方针政策。

  李维汉是根据什么得出毛主席“批‘臭老九’”的,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提供资料。

  我们再看看李维汉所说的毛主席“主张‘外行领导内行’”,到底存不存在?

  根据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记载,1957年3月10日下午,在中南海颐年堂召集新闻出版界座谈会,邓拓、金仲华、徐铸成、赵超构、杨永直、范瑾、吴象、李超、常芝青、朱穆之、舒新城、曾彦修、黄洛峰、王芸生[46]等出席,康生、陆定一、胡乔木、周扬、钱俊瑞等参加。毛主席说:

  【说共产党不能领导科学,这话有一半真理。现在我们是外行领导内行,搞的是行政领导、政治领导,至于具体的科学技术,共产党是不懂的。这种行政领导的状况,将来是要改变的。现在很多干部没有读书的习惯,把剩余的精力放到打扑克、看戏、跳舞上面去。大家不应该把时间浪费掉。】

  这段话,毛主席表达的到底是不是“主张‘外行领导内行’”,还是请读者朋友们自己判断。

  据《毛泽东年谱》记载,1958年5月20日下午,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作第三次讲话。关于外行领导内行的问题,毛主席说:

  【外行领导内行,这是一般的规律。可以说,人人是内行,人人又是外行。世界上有一万门行业,有一万门科学技术,有一万种职业。一万行,每个人只能主要地精通他那一种、他那一行。对这一种他就是内行,对那九千九百九十九种来说他就是外行。对于我们党的领导工作者来说,除了本行之外,对其他行业也摸一摸,略微熟悉一下是必要的。党的领导工作者不可能精通所有的行业。】

  这段话能不能得出毛主席“主张‘外行领导内行’”,请读者朋友们自己判断。

  《毛泽东年谱》还记载,1964年12月12日......毛主席对陈正人的信和报告写了一些批注:

  【如果管理人员不到车间、小组搞‘三同’,拜老师学一门至几门手艺,那就一辈子会同工人阶级处于尖锐的阶级斗争状态中,最后必然要被工人阶级把他们当作资产阶级打倒。不学会技术,长期当外行,管理也搞不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

  这段话能不能得出毛主席“主张‘外行领导内行’”,请读者朋友们自己判断。

  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也有毛主席关于“外行、内行”的记载。1957年10月9日,毛主席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讲话,题为《关于农业问题》,他说:

  【我们要摸农业技术的底。搞农业不学技术不行了。政治和业务是对立统一的,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一定要反对不问政治的倾向;但是,专搞政治,不懂技术,不懂业务,也不行。我们的同志,无论搞工业的,搞农业的,搞商业的,搞文教的,都要学一点技术和业务。我看也要搞一个十年规划。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所谓先专后红就是先白后红,是错误的。因为那种人实在想白下去,后红不过是一句空话。现在,有些干部红也不红了,是富农思想了。有一些人是白的,比如党内的右派,政治上是白的,技术上又不专。有一些人是灰色的,还有一些人是桃红色的。真正大红,像我们的五星红旗那样的红,那是左派。但是单有红还不行,还要懂得业务,懂得技术。现在有许多干部就是一个红,就不专,不懂业务,不懂技术。右派说我们不能领导,“外行不能领导内行”。我们驳右派说,我们能领导。我们能者是政治上能。至于技术,我们有许多还不懂,但那个技术是可以学懂的。

  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庞大的技术队伍和理论队伍,社会主义是不能建成的。我们要在这十年内(科学规划也是十二年还有十年),建立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

  从这段讲话中,能不能得出毛主席“主张‘外行领导内行’”,请读者朋友们自己判断。

  

图片

  至于李维汉批评毛主席“钻进线装书,搞他的‘古为今用’”,还是交给读者去判断吧。

  如果读线装书都成为了一种错误,如果“古为今用”也成为了错误,也就是古不许为今用,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心态?是实事求是地评价毛主席还是带着强烈的个人情绪评价毛主席?还是请读者朋友们自己判断。

  郭道晖的这篇文章副标题是“《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草案)》大讨论记略”,这个大讨论,带有多少激烈的个人情绪?会有多少个人情绪反映到《决议》中?还是请读者朋友们自己去判断。

  推荐阅读: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完全实事求是吗?之一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一个思考:谁负主要责任?(简)

  从经济数据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选》是否完全实事求是?《邓选》学习92(简)

  从李维汉上述的发言,李维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还是请读者朋友们自己评价。

  李维汉在这次大讨论中还说了很多,下一篇再谈。

Template Settings
Select color sample for all parameters
Red Green Olive Sienna Teal Dark_blue
Background Color
Text Color
Select menu
Google Font
Body Font-size
Body Font-family
Direction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