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
 
对于这种舆论陷阱,我们也是需要警惕,这家伙没藏好心。

  2月3日,马斯克在X社交平台转发一则帖子时说:“您是否知道,美国国际开发署使用您的税金资助了包括 新冠病毒在内的生物武器研究,导致数百万人死亡?”

  单看马斯克这段话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很多人只截马斯克这段话在国内传播,让不少人误以为马斯克这段话是在帮我们讲话。

  不过,马斯克并不是单独说这段话,而是转发别人帖子时说的,而马斯克转发的帖子里,是公然造谣说,生态健康联盟资助了我们国内的实验室进行冠状病毒的功能增强研究。

  马斯克转发的这个帖子里,大意是说:“美国国际开发署向生态健康联盟提供了 5300 万美元,然后生态健康联盟资助了我方实验室进行冠状病毒功能增强研究,该帖子认为这项研究很可能导致新冠病毒的产生。”

  这样的造谣内容,通过马斯克的转发,是直接显示在马斯克的个人主页上,获得大量传播。

  虽然马斯克自己写的内容没有提及我们,但他转发这样的谣言,已经造成很坏的影响。

  由于马斯克的转发,让这个谣言帖子获得4000多万的阅读量,让这样对我们不利的谣言,在西方舆论上大量传播。

  此外,在2月5日,马斯克再次转发一个帖子,内容是在暗示美国国际开发署对我方研究机构的资助,并且马斯克转发时说:“有趣”。显然他转发那则谣言时的态度,是赞成,而非反驳。

  马斯克这些帖子的评论区,充斥着大量对我们不友好的造谣攻击言论。

  马斯克转发的这个谣言也不是现在才刚出现,早在2021年就在美国广为流传,我在2022年也写过文章反驳这个谣言。

  这件事情实际是这样的,美国的生态健康联盟在过去十几年里,访问过20多个国家,收集了1.5万个蝙蝠样本,并从中采集到大约500种新的冠状病毒,建立了冠状病毒基因数据库,以此作为素材,供位于美国境内的德特里克堡和巴里克实验室这类具备人工合成冠状病毒能力的实验室,进行冠状病毒的重组改造。

  而且,生态健康联盟是打着“通过科学手段预测冠状病毒对人类危险性,来及早预防”的幌子,在全世界很多国家进行所谓的国际合作项目,忽悠当地研究人员进行冠状病毒的采集研究。

  这其中,生态健康联盟也忽悠了我们国内一些研究人员进行合作,在2013年双方深入到云南等地的蝙蝠洞采集尚未被人类发现的蝙蝠冠状病毒样本,并将采集到的冠状病毒基因序列共享在“生态健康联盟”的冠状病毒数据库里,成为美国生物实验室对冠状病毒进行增强功能研究的素材。

  但需要注意,在云南采集到的冠状病毒样本,虽然可以感染人,但致病性很低,人类危害性很低。

  这些冠状病毒样本,是经过美国的生物实验室重组改造后,才被“功能增强”,放大了对人类的危害。

  所谓“功能增强研究”,也被翻译为“功能增益研究”。它是指通过改造生物体的致病性、传染性或宿主范围,帮其发展出新的“能力”或“功能”。这可以发生在自然界中,也可以在实验室中实现。

  世界上最善于对冠状病毒进行“功能增强研究”,就是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巴里克,他有冠状病毒之父的称号,长期进行冠状病毒重组改造。

  在2015年11月,巴里克在《自然医学》期刊上发表了名为《一个类似SARS的蝙蝠冠状病毒群显示感染人类的可能性》的论文。

  巴里克的这篇论文里显示,巴里克正是利用我们国内研究人员分享给他的这种蝙蝠体内的原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在这个基础上,巴里克通过其反向克隆平台进行基因重组,人工合成出了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

  值得注意的是,巴里克正是通过“生态健康联盟”的项目,获取到了我们国内研究人员采集到的蝙蝠体内的某种冠状病毒基因序列。

  巴里克资金接受采访时也已经承认,该研究人员的团队只是分享了蝙蝠体内的原始病毒基因序列,并未参与巴里克进行的病毒功能增强研究。

  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国内研究人员分享给“生态健康联盟”的原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致病性非常低,对人类危害也很低。

  而巴里克这项研究最大问题在于,他把“能传染人,但致病性很低的冠状病毒”,跟“不能传染人,但致病性较高的冠状病毒”,进行了“增强”剪辑,重组改造出“能传染人,并有较高致病性的新型冠状病毒”

  在2015年就有科学家对此进行抨击,比如法国巴黎巴斯德学院的病毒学家Simon Wain-Hobson认为:“中华菊头蝠所携带的SHC014冠状病毒因为不具有致病性,本身对人类的危害有限,新制造出的重组冠状病毒SHC014-MA15不但毒性增强,这个实验本身也并没有带来任何实质的价值,一旦重组病毒从实验室泄露,没有人可以预测它的去向和可能造成的危害。”

  打个比方,一些食材本身是无害的,共享食材序列的行为本身并不存在危害性,有问题的是把这些食材通过特殊工艺做成毒药的人。

  所以,这件事情,最关键问题是美国的生物实验室在研发新型冠状病毒,而不是我方生物实验室在研发新型冠状病毒。

  2021年7月,中国国家卫健委也已经辟谣过,强调国内某研究所没有开展过“病毒增益研究”。

  所以,有问题的是长期在搞“病毒功能增益研究”的巴里克实验室和德特里克堡实验室。

  虽然巴里克2015年合成的新型冠状病毒,并非2019年爆发的新冠病毒。但巴里克长期从事病毒功能增益研究,显然是有很大嫌疑。

  而且,巴里克的实验室经常发生泄露。

  根据北卡罗来纳大学历年年报提供的公开信息,巴里克的实验室在2012年至2018年间发生的实验室泄漏事故总数多达140起。

  2014年发生的一系列安全事故促使美国政府叫停了“功能增益”研究,但该禁令于2017年被取消。

  巴里克在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冠状病毒研究,和跟德特里克堡的冠状病毒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有问题的是美国,而非我们。

  我最近就看到有些人,就踩进美国舆论设立的舆论陷阱,把注意力开始集中在国内某研究人员和实验室跟“生态健康联盟”合作。

  但国内生物实验室跟“生态健康联盟”的合作,并不是问题关键,这并不能拿来给美国洗地。

  我们不能因为海外的造谣,就把屎盆子往自己头上扣。

  海外舆论把问题集中在这名研究人员身上,无非就是想把新冠病毒来源的这口黑锅,扣在国内某生物实验室上。

  他们把一些研究机构之间的学术合作,扭曲成美国国际开发署在资助我方生物实验室来研发新冠病毒,这就是在造谣。合作内容可以很多,他们故意混淆概念,扒出一些我方研究机构和美国方面的合作,到他们嘴里,这个合作就混淆等同于研发新冠病毒,这显然就是偷换概念。

  此外,我看很多人纠结于这个研究人员有没有问题。

  但实际上这个研究人员有没有问题,都不能拿来给美国洗地。

  在新冠病毒溯源问题上,我们最关键是不要陷入自证陷阱里,不能一味防御,还要清楚指出,新冠病毒最早可能来源于美国。

  这件事情最关键在于,是美国在研发新型冠状病毒,而不是我们。

  新冠病毒最有可能是从美国实验室流出,而不是从我方实验室流出。

  如果新冠病毒是自然演化出来的,新冠病毒仍然可能是从德特里克堡泄露出来,才开始传播。

  所以,新冠病毒最有可能是在美国先爆发,而不是在我们这里先爆发。

  抓住这些关键,才能不被海外这些谣言带歪节奏。

  我在过去几年,也分析过新冠病毒最早可能是在美国先爆发。

  2019年6月28日,美国出现首例“电子烟肺炎”,这种“不明肺炎”因为找不到病因,最后莫名其妙甩锅给了电子烟。

  2019年7月15日,位于德特里克堡的美国陆军最高机密传染病研究所被紧急关闭,理由是:基地“未能落实和持续执行保证特定物品或病毒安全的控制措施”。

  2019年7月12日,弗吉尼亚州斯普林菲尔德的“绿色春天”养老社区爆发“不明肺炎”54人感染,2人死亡。该养老社区距离德特里克堡研究所只有1小时车程。

  2019年8月,电子烟肺炎确诊病例数开始急剧增加;

  2019年10月,美国流感开始大规模爆发,所谓电子烟肺炎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综合来看,有这么一种可能性,不管新冠病毒是自然演化,还是美国的实验室研发,总之是德特里克堡泄露了新冠病毒原始毒株后,引发不明肺炎,美国为了掩盖这件事情,就甩锅给电子烟。然后2019年10月美国流感爆发后,新冠病毒可能藏在流感疫情里悄悄传播,最终传遍世界。我们只是新冠病毒的最早发现国,而非来源国。

  这个电子烟肺炎在美国就短暂出现三个月,后来就再也没有听说谁吸电子烟还能吸出肺炎,所以这个电子烟肺炎,很可能就是新冠病毒导致的。

  当然,这也只是一种可能性,不代表事实一定如此,但至少美国是有这个嫌疑,怀疑美国是很正常的,毕竟美国的前科太多了,总不能连怀疑都不让怀疑。

  马斯克转发的这个帖子,有一部分内容是真的,比如“美国国际开发署”资助“生态健康联盟”在过去十几年研究新的冠状病毒,这可能才是新冠病毒的由来。

  但马斯克转发的这个帖子,把最关键环节“美国实验室研发了新冠病毒”,歪曲成国际开发署资助我方实验室去研发新冠病毒,这部分显然是假的,是在造谣。

  而马斯克转发这样的帖子,就相当于在传播这样的谣言,以他的社交媒体影响力,他这样做的影响很坏。

  对于这种舆论陷阱,我们也是需要警惕,这家伙没藏好心。

  我个人有预感,特朗普大概率会在未来一年来,又开始要在新冠溯源这件事情上,对我们造谣污蔑攻击,并试图以此来对我们赖账,对这种可能性,我们要有所提防。

Template Settings
Select color sample for all parameters
Red Green Olive Sienna Teal Dark_blue
Background Color
Text Color
Select menu
Google Font
Body Font-size
Body Font-family
Direction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