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号
01
从天而降的“庞然大物”
1930年2月16日,鄂豫皖苏区大悟县(当时归湖北罗山县,1933年划归大悟县)宣化店西南陈家河菜籽洼上空笼着一层浓雾,突然一架飞机伴着低沉的轰鸣声从雾气中冲出,向河滩滑了过来。在附近的赤卫队员发现了飞机,立刻吹响牛角号。
此时,飞机不断晃动着机翼,忽而将机头指向南方,忽而把航向转向北面,约在河滩上转悠了半小时,机头转向南方,开始下滑。机轮在着地后,机体不断上下颠簸,后因其中一个机轮陷入了小泥坑而猛地倾向一侧。早已围在河滩周围的赤卫队员和青年农民看飞机停住,赶紧围上前去。
02
扑朔迷离的身世
以上是国民党一架飞机在宣化店被我赤卫队员缴获的场景。这架飞机后来为我军所用,成为我军历史上第一架飞机,也就是我们通常看到、后被命名为“列宁”号的飞机。之所以说“通常看到”,是因为关于这段历史,各种资料上有很多小的出入。例如时间缴获时间便有1930年2月16日、3月16日和4月16日之说。2月16日这一日期则是根据我党的文献确定的。在2月28日《中共鄂豫边特委致中共中央信——要求派军事干部和飞机驾驶员》中有如下记录:
国民政府航空交通班在我处(宣化店)落下交通飞机一架,驾驶人员是留美学生。据驾驶人云:飞机是在中美航空协定以后在美国购买的,价值6万元。我处无人驾驶,请速派驾驶人来,如果派一驾驶人来,可以做大的政治号召,如散传单、丢炸弹等工作。
经盘问,赤卫队了解到被俘飞行员名叫龙文光,曾在苏联学习航空。当时苏区经常遭到敌人飞机轰炸,但是赤卫队并没有为难龙文光,而是服从鄂豫皖边区特委的命令,将龙文光送到红军指挥部。
侯耀榜和罗山赤卫队队长陈国清在缴获飞机后,立刻动员周边数个村的赤卫队在菜籽洼集合,准备保卫飞机,同时派人以最快速度向乡苏维埃以及鄂豫边区特委汇报。陈家湾地处敌我交界区,河东是红军控制区,河西则有国民党民团盘踞。据侯耀榜回忆,国民党民团在发现赤卫队缴获飞机后,疯狂地向河滩发起攻击。赤卫队在菜籽洼与三路来袭敌人苦战了一个上午。临近中午,红军独立团和教导队派出的援兵抵达菜籽洼,终于将敌人击退。
必须保住飞机!鄂豫皖边区特委指示罗山县委发动人员,尽快将飞机转移到根据地中心区的卡房乡隐蔽起来。卡房乡位于河南信阳新县西南部,西侧与大悟接壤,南边同湖北红安(即当时的黄安)相邻,森林覆盖率超过90%,全乡海拔超过700米的山峰有七座,特别适合进行游击战争。
为了将飞机运往卡房,罗山县挑选了上千名身强体壮的赤卫队队员组成搬运队。但他们很快发现,光是将飞机从河滩泥坑里拖出来便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从宣化店菜籽洼到卡房虽直线距离仅有50公里,但几乎全是沟壑纵横的山岭。
经研究,钱钧等人决定将飞机拆散。在2月19日,红军挑选出几名曾担任过炮兵、熟悉山炮分解的战士担任指导,预先将飞机的各部件进行标号,绘制拆解图纸,然后分成八个大包。即便如此,整架飞机的全重达到1.5吨,机身超过8米,四片机翼长度也在5米左右。考虑到国民党军可能继续派出部队对飞机进行破坏,罗山县和沿途其他各县又调集兵力,在运输线沿路进行警戒。在经过黑龙潭地区时,由于飞机过重,无法用船只运输,当地赤卫队和革命群众便捐出木板、桌椅和木材,在黑龙潭上搭起一座浮桥,使飞机安然通过。
飞机运抵卡房后,被安置在名为林湾的小村中,这里只有四户人家,周围山高林密。红军将拆散的飞机安置在两间平房的山墙之间,上面盖上一座草棚,这样一来,即便是敌人出动找寻,也很难发现。
03
众说纷纭的型号
鄂豫皖边区在得知缴获一架飞机后,立刻指示当地的罗山县县委和红军务必保证飞行员安全,并保护好飞机。龙文光到达红军指挥部后,受到了徐向前的亲自接见。在徐向前劝导下,龙文光表示愿意加入红军。
徐向前
从后来徐向前的回忆来看,龙文光当时并非全无戒心。他并没有交代自己当时担任国民革命军空军汉口第四队上尉分队长,而是自称隶属川军刘湘部,飞机也是刘湘向德国人购买的“容克”式。徐向前后来在回忆中,也就按照龙的话原样记述,导致后来人们对“列宁”号型号判断不一。
那么,这架飞机到底是什么型号?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中记述,“这架德式教练机是四川军阀刘湘的军用飞机”,因此很多航空史研究者认为宣化店缴获的这架飞机是德制“容克”,当时中国曾购买过容克A20、K47、W33和W34等多款飞机。但是通过与“列宁”号唯一一张照片对比,两款飞机的外形相差甚远。
如果结合《中共鄂豫边特委致中共中央信——要求派军事干部和飞机驾驶员》和当时驻汉口的第四、第五航空队装备情况,我们基本可以确定龙文光当时驾驶的是一架沃特·钱思O2U型双翼机,其外贸型号为V-65C型,字母C表示用户为China。O2U的绰号是“Corsair”,当时国内称为“可赛”式。为了区分后来国内引进的V-92C型外贸O2U,V-65C又被称为“老可赛”。
当然,红军并没有立刻让龙文光驾机升空,而是等待由中央派来的红色航空人才。1931年4月,曾到苏联学习过航空的钱钧受中央派遣来到鄂豫皖。鄂豫皖边区根据中央指示,在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下成立航空局,龙文光任局长,钱钧任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