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
 

  目前,国内车企向供应商付款的时间不断拉长,合资企业好一些,一般在30-60天,某些企业的付款周期则达到300天,而且供应商还拿不到现金,而是车企打的白条。

  以南方某明星车企为例,该公司以迪链向供应商付款,迪链比恒大商票有过之无不及,恒大商票是在银行签发的,虽然银行不承兑,但至少能掌握商票的规模。而迪链则是该公司自己开的白条,完全不在金融监管体系之内,迪链可以无限签发,可以不受银行授信限制开白条。

  一般拿到迪链是开发票后3个月,到收到现款的账期普遍有6-9个月,如果想要变现,只能找开白条的车企贴现,贴现利率高达8%-10%。换言之,供应商要么忍受9-12个月的账期,要么承受8%-10%的贴现率。

  可以说,迪链已经是企业以自身信用发行的代币,信用主要靠的是车企的最终还款能力,说穿了就是销量,这也是该企业大肆扩建工厂,疯狂追求销量,甚至出现大量崭新上牌二手车的根源。

  既然迪链这么坑,为何很多供应商依然要与该公司做生意呢?

  首先,行业顶尖供应商有合资企业和外企的订单,对迪链自然就不感冒,愿意收迪链的都是行业二三流供应商。

  其次,很多供应商在赌,大家赌该车企销量能芝麻开花节节高,只要销量一直涨,就能不断击鼓传花。

  最后,很多供应商很无奈,接受迪链,虽然回款周期慢,贴现成本高,但工厂好歹能运转,不接受迪链,则生产线停转,工人裁员。正所谓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在速死和慢性死亡之间,显然是速死更惨。

  和恒大不同,迪链这种做法,车企本身的风险并不高,风险主要由供应链承担,就当下国内的大政策、大环境而言,2-3年内,车企的风险较小,反而是供应链暴雷的概率较高。正是因此,奇瑞也有样学样,弄出宝象,以提升自己在价格战中的竞争力。

  接下来,车企的价格战,比拼的是各家车企的供应链,谁的供应链更稳定,供应的零件更靠谱,谁就能够笑到最后。

  必须说明的是,价格战期间生产的车,品质会比较一般。

  毕竟,车企不断要求供应商降价,同时,还用迪链压榨供应商,等于是供应商要自己垫资投产交货后9-12个月才能收到货款,资金积压成本太高,这种不利的条款只有行业二、三流供应商才会接受。

  这种供应商本身实力就一般,加上车企又压榨,供应的零件只会越来越一般,在看不见的地方的用料只会越来越节省。这又会降低汽车的使用寿命,把汽车从耐用品变成快消品。

  2024年,我国乘用车销量为2289万辆,其中,报废846万辆,置换更新超过650万辆。从这组数据看,我国去年乘用车的销量很大程度上是国补、省补撑起来的。

  一旦油电同权,国补省补取消,国内汽车市场大盘必然下行,同时,海外市场更加适合油车,奇瑞、上汽的油车在海外市场热销,反而电车大量积压在港口生锈,这样一来,随着国内市场萎缩和出口不畅,某南方明星车企就会陷入衰退。

  之前说了,该车企的迪链本质就是赌博,在顺风的时候,供应链的上游企业在赌,认为该车企有付款能力,但一旦销量下滑,就必然导致泡沫破裂,供应商要么破产,要么与车企对簿公堂讨债。

  至于供应商崩盘的时间,可以参考恒大,恒大被抛弃,根源是房价高起超出老百姓承受极限,土地财政已经不再可持续,同时,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恒大也就成为弃子。

  现在电车行业本质是政策推动的,失去政策扶持和补贴,尚无多少造血能力,上位者是把汽车作为房地产的替代品来拉动GDP。

  不巧的是,电车既不缴纳购置税,也不缴纳养路费,电车卖的越多,财政补贴越大,财政亏空就越大。

  这种亏空一旦大的某种程度,自然就不可持续。另外,如果上位者认为国产电车行业也达到较高水平,可以脱离补贴,独立前行,也会停止补贴。

  在补贴结束后,自然会有市场进行调节,很多汽车品牌会暴雷,一批车企破产,或兼并重组。在洗牌的过程中,迪链的供应商也会大批暴雷。

Template Settings
Select color sample for all parameters
Red Green Olive Sienna Teal Dark_blue
Background Color
Text Color
Select menu
Google Font
Body Font-size
Body Font-family
Direction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