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上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暨32集电视剧《冀中!冀中!》剧本创作交流会,在位于白洋淀畔的油城河北任丘市隆重召开,有关的老一辈革命家后人、政府和团体的领导、党史与军事专家、教授、河北游击军后代、导演、文艺创作者等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共任丘市委统战部主办。
《冀中!冀中!》剧本主要内容:“七七事变”后,毛主席从“抗大”学员中挑选出河北籍的红军团长孟庆山作为中央特派员,只身潜入即将沦陷的冀中平原,创建河北游击军,开辟敌后战场,再现从延安到冀中烽火燎原。通过大战河间、肃宁小延安、白洋淀夺包运船、女刀队、扁鹊大庙包围战、芦花坞保卫战、“国际妇女和平小联盟”、统一战线、民主抗日政府等情节,再现毛主席抗日游击战略星火燎原的人民战争奇观,佐证《论持久战》的形成及其政治学、文化哲学和军事科学的价值。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当年冀中抗战历史。编剧于永昌是华北油田的一名退休教师,是一位年逾七旬、有着56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退休以来,他潜心创作,辛勤笔耕,近十年来,接连写出了42集电视剧本《张之洞》(被国家广电局批准)、32集《花正红》、45集《家园——雄安三部曲》、电影剧本《战友》、《游击战》》等12部(已被国家电影局批准5部),和此次研讨的32集电视剧本《冀中!冀中!》。
在今年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于永昌完成的电影剧本《游击战》和延长为电视剧本的《冀中!冀中!》,旨在填补一段被尘封已久的抗战史实,力争打造一部人民战争的艺术经典,为雄安新区和冀中增添一道红色文化光芒。
《冀中!冀中!》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中央特派员孟庆山是河北蠡县人,当年延安抗大第二期学员,军委教导团团长,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只身潜入即将沦陷的冀中平原,与保东特委接上头,走进白洋淀南孟仲峰村“孙氏三兄弟”的党员之家,与孙必强、孙必寿、孙必新三兄弟由此相识。
孟庆山向保东特委党员干部传授毛主席抗日游击战战略,紧锣密鼓地办了四期游击战训练班,200多名学员带着游击战火种回到冀中各县推而广之,迅速燃起星火。保东特委召开军事会议,会议研究在日本军队攻入保定之前,成立游击军。孟庆山任司令员,在孟仲峰村竖起中国共产党华北抗战的第一面旗帜——河北游击军。
短短4个月,这支部队已拥有4个师、12路军、3个直属团,规模达到了7万余人。以白洋淀为起点,不断向日伪军发动进攻,对侵略者造成重创。当年日本侵略军控制的天津电台,播送了日军与十万河北游击军在河间激战的新闻。通过敌人的这一报道,延安的上上下下才知道孟庆山的河北游击军已是十万大军。有了孟庆山提供的成功战例,也更加理解了毛主力排众议派孟庆山到冀中打游击战的战略意义。
为了再现这一历史,剧本共分32集,分别是延安火种、燃起星火、红色军旗、星火燎原、冀中烽火、壮大队伍、群英冀会、女中豪杰、血脉赓续、苍天厚土、源远流长、芦花秋放、回族兄弟、燕赵遗韵、古城伤痕、四面合围、大战河间、高奏凯歌、立足肃宁、各自为战、相遇相知、冬去春来、延安声音、芦花飞歌、军民深情、团结战斗、地下长城、向往和平、扁鹊大庙、论持久战、人性微光、慷慨悲歌。这32集紧密衔接,层层深入,情节生动感人,向大家展示了当年河北游击军的辉煌史实。
中共任丘市委副书记李旭东到会并讲话,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局长张勤德、河北省委宣传部一级调研员张清会、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胡澄来现场指导,马本斋之子马国超少将派秘书马萌上校和海军大校戴连生代表他前来参加并讲话。
会上,曾任国家代主席、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之孙董绍新、当年河北游击军司令员孟庆山长孙孟昱东,河北游击军后人孟庆平、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倪学健(曾作为助理参加《闪闪的红星》拍摄)、北京石景山区作协主席李金明等在会上作了精彩发言,盛赞这一电视连续剧剧本的现实意义和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