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个共产党在印尼的成立,特别是其后不久我党的创建,拉开了东南亚无产阶级建党的红潮,马来亚共产党、印度支那共产党、菲律宾共产党、缅甸共产党、泰国共产党先后建立。
英属马来亚包括今天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华人在当时占比超过40%,马来亚共产党自萌芽时期就与中共关系密切。1925年,根据共产国际指示,我党派遣毕业于莫斯科东方大学、曾任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鲍罗廷翻译的傅大庆前往南洋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傅大庆是叶剑英的战友,也是叶剑英养女、自由作家dai晴之父。同年,印尼共产党在爪哇起义失败后,许多人逃亡新加坡,在共产国际指导下宣传共产主义。
1926年,我党又派遣广东文昌人潘云波(化名潘先甲)等前往南洋,动员华侨支援国内革命。据潘云波回忆,当时马来亚没有党组织,只有共产主义青年团,受中共早期领导人、团中央书记任弼时直接领导。团员已发展到四五百人,南洋各地已组织起数十间夜校,同时成立了南洋总工会,下辖众多行业工会。
活动规模的扩大,使原有的组织、领导骨干已经不能满足。1926年10月,我党两广区委又派叶博真、何炎之、廖独航等三人前往南洋,在新加坡成立共产党南洋临时委员会,又称南洋共产党,受共产国际领导。何炎之任首任委员长,成员大多数是华人,超过23岁的300多名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
1930年,南洋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马来亚森美兰州瓜拉比拉召开,共产国际代表阮爱国(胡志明)出席。会议宣布将南洋共产党改组为马来亚共产党,大部分南洋共产党党员转入马共,黎光远任总书记。在允许华侨领导马共的同时,胡志明代表共产国际要求华侨领导人学习马来语开展工作,以加深对马来人的理解,加强对马来人的影响。
泰国共产党的成立也与我党密切相关。1926年南洋共产党成立后,就在泰国设立暹罗委员会宣传共产主义。1927年国民党“清共”后,部分我党党员、左派人士避难泰国,推动了泰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1930年南洋共产党解散后,暹罗委员会改组为泰国共产党的前身暹罗共产党。1942年12月1日,泰国共产党一大召开,泰共建党。值得指出的是,泰共早在当时即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并列为指导思想。我党党员李启新当选泰共第一任总书记,此前他曾任马共新加坡区副书记,新中国成立后还担任过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
印度支那即今天的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共产国际的建立、我党的建立给越南送去了共产主义,正在寻求民族独立的爱国者成为第一批共产主义者,以胡志明最为典型。1920年尚在法国巴黎和会争取越南民族独立的胡志明就加入了法国共产党,成为越南第一名共产党员,并结识周恩来等人。后又前往苏联,作为法共及法国殖民地代表参加共产国际五大。
1925年,胡志明在广州创立越南共产党的前身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在讨论是否应该建立越南共产党时,同志会一分为三--印度支那共产党、安南共产党、印度支那共产联团。1930年2月,在共产国际与胡志明的努力下,在香港九龙整合为越南共产党。10月,越共改组为印度支那共产党(简称印支共),下辖北圻、中圻、南圻、寮国(老挝)、高棉(柬埔寨)五个地区委员会。
印支共以第一任总书记陈富起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纲》为纲领,提出“越南革命的性质是新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打倒法国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1931年印支共加入共产国际。1951年2月印支共二大上,根据一国一党原则,印支共更名为越南劳动党,6月柬埔寨党组织成立高棉人民革命党,1955年3月老挝党组织成立老挝人民党。
菲律宾共产党(老党,PKP-1930)创立于1930年11月7日,这一天正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纪念日。首任总书记为克里桑托·埃万赫里斯塔。党纲规定党的宗旨是“团结工人、农民和一般被剥削群众;为反对美国在菲律宾的统治而斗争;为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而斗争;为争取菲律宾的立即、绝对和完全的独立以及建立切真正的人民政府而斗争;同全世界、特别是殖民地国家的革命运动团结起来;在菲律宾建立苏维埃制度。”
缅甸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即有马克思主义传播,由缅甸青年知识分子组成的民族主义组织“我缅人协会(德钦党)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他们公开宣称马克思主义是“反对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和资本主义战争的最可靠武器”,是“改造缅甸的唯一手段”。后来在印度共产党的帮助下,协会在仰光建立印度移民小组和缅甸小组。
1939年,印度移民小组与缅甸小组合并为缅甸共产党,协会总书记昂山当选为缅甸共产党总书记,协会其他领导人德钦梭、德钦巴丁、德钦巴欣等也成为缅共的领导人。缅共与协会的双重身份,使缅共从一成立就将民族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但也正是这种双重身份,注定了缅共后来的分裂。
东南亚无产阶级政党建立后,立刻转入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罢工起义不断。印尼共产党1921年组织了粮业工人罢工,1922 年组织了当铺工人罢工,1923年组织了爪哇铁路工人罢工;1925年开始,三宝垄、棉兰、泗水、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等地先后爆发工潮:1926年巴达维亚、巴淡爆发起义,1927年苏门答腊爆发起义。马共1935年领导了雪兰莪州煤炭山县煤矿工人罢工,次年发动了3万工人参加的罢工,持续游行24小时。在印支共产党领导下,1930年至1931年越南全国发生上百次罢工、上千次农民示威游行、十余次学生集会、罢课和小商贩罢市,乂安、河静两省一些农村甚至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此时,西方殖民者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控制,工运、起义大多失败了,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荷兰殖民者不但亲手镇压印尼共,还鼓励反共武装破坏印尼共,袭击印尼共及其追随者,将他们赶出村庄。据保罗·汉普顿统计,这一时期共有 13000印尼人在镇压中被捕,5000人被关押扣押,4500人被投入监狱,1308人被流放偏远的西巴布亚省集中营。
1933年,英属马来亚当局在警察局成立政治部,专责对付马共。在英国镇压下,许多马共领导人和罢工者中的华人被遣返中国。如前文所述的泰共第一任总书记李启新,1934年担任马共新加坡区副书记时就被捕遣返中国,被当时执政的国民党政权关押于故乡海南,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才得以出狱。
菲律宾共产党1930年建党,次年就被菲律宾最高法院宣布违法,不得不转入地下。泰国共产党前身暹罗共产党刚成立,国王拉玛七世就命令修改刑法,增加“教授政治经济理论使对国王不满并在阶级间产生矛盾”的罪名,可处以 10年以下徒刑,5000泰株以下罚款。1933年泰国政府又颁布《1933年共产主义法案》,打击泰共。
这些工运、起义先后失败,东南亚各国共产党组织遭到执政当局镇压,遭受重大损失,革命陷入低潮,但正如胡志明在谈到乂安、河静两省农村苏维埃被镇压时所说,“乂静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证明了越南劳动人民的壮烈精神和革命力量。这个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其为后来八月革命的胜利锻炼了队伍。”
这些运动的失败显示了东南亚各国争取民族独立、反帝反殖的决心和力量,锻炼了队伍。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