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阳天》,浩然先生这部问世52年、120多万字的长篇巨作,不但鲜活生动地塑造了一心为公带领大伙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的农业社主任党员萧长春,‘社里活,社里死,千万把我埋在农业社的大块地里!’的饲养员马老四那样一心一意扑在农业社的骨干贫农,而且,还把一心想变天的恶霸地主反革命分子马小辫、打心眼里不愿意走合作化道路一心想单干的富裕中农弯弯绕,变成了这50多年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坏人、自私小人的代名词。
我在塔里木南岸一个兵团农场长大,大学毕业后在城里生活,工作也与农业不相关,但,中国农民、农村、农业的风吹草动,依然牵动着我的衷肠。
2016年5月,我业余对自己搁置多年的一部反映新疆兵团农场生活的长篇小说,动大手术。因涉及新中国土改历史,我重新翻开了购于2005年的这套三卷本《艳阳天》。
三个月后,我合上这部巨著时,心里无限感慨:浩然先生,太了不起了!《艳阳天》,太了不起了!浩然先生,太伟大了!《艳阳天》,太伟大了!
我最早知道《艳阳天》,是在童年,来自电影《艳阳天》。
一 一歌四名一碗野菜
二年级的一天晚上,连队里幕天席地、黑鸦鸦人头攒动的露天电影场上,放映着彩色故事片《艳阳天》。
我啥也看不懂,只看热闹了,只记得几句好听的电影插曲,“燕山高又高,金泉水长流,群雁高飞头雁领,书记带咱向前走…”
我对《艳阳天》稍深一点的了解,来自一本小画书。
四年级时的一天上午大课间,一个瘦猴样男同学座位边过道里围着十几个男女同学,他们围看着一本小画书指指点点,嘴里兴奋地叫着“马小辫、弯弯绕!弯弯绕、马小辫!”
我很好奇,挤过去,看到了小画书封面上的三个红字——《艳阳天》。
看着瘦猴匆匆翻完这本小画书,我记住了四个名字:萧长春、马老四、弯弯绕、马小辫,和一碗野菜,瘦老头马老四藏在衣襟下的一碗黑乎乎野菜。
二 四震撼
《艳阳天》里,令我震撼的,有四处:
一处是,当年的确有极右反革命分子疯狂向我党进攻,妄图改变新中国颜色,妄图篡夺红色江山。这,是我第一次在小说里看到这种严重事态。
对共产党怀有刻骨仇恨的地主马小辫,不但暗中对农业社捣乱,把萧长春的儿子推下山崖害死,还时刻梦想变天。
马小辫对其在北京上大学二儿子的来信,欣喜若狂,信里说:
共产党的整风运动…名曰:大鸣大放…很多勇士,这会儿都当了急先锋,向共产党大举进攻!机关学校到处是战场…我们志同道合,…行动起来了…愤怒填膺杀气腾腾…我小时候您经常教导,让我将来替您报仇。“将来”就在今天了!我们能报仇,而且要报得彻底!我们不再当乡下的财主了,我们要搞工业,不再使唤几个长工!而是,要让几千万人给咱们马家当工人,听我们的,您就等着享受晚年之高福吧!
…我们要想发动他们(指农民)为我们效劳,就得用粮食和金钱作为诱饵,引他们上钩,而后,一起逼迫共产党解散农业社、取消统购统销,我们就算有了人民基础,成功就算到手了…”
看到这些惊心动魄、不啻于天庭滚过的隆隆惊雷的文字,我在此处空白边书:伟大!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家!
第二处震撼我的,是富裕中农弯弯绕的心里话。
弯弯绕马同利是个私心重、爱占便宜、别人惹不起的刺儿头。他土改时成份是中农,但他脑瓜灵活,又肯在农活上下苦力,解放后没几年,就很快发展到富农程度。
他家里屯满粮,却嚷饿死了、闹上吊,打得孩子满大街哭。他盼农业社早垮台,好分田单干,早日过上地主日子。
他对共产党只有一处不满意:如果共产党能让分田单干,就十全十美了!
此处带给我的震撼是——真实!在农业生产合作化是大趋势时,浩然先生也没回避少数农民一心想单干的情况。真实,就是力量。
第三个震撼我的,是一碗野菜,农业社饲养员马老四的一碗野菜。
萧长春去看望马老四,因乡政府要拨救济粮,晚上贫农代表开会讨论补助缺粮户的事,他挨家挨户摸底。
马老四一个人分的粮食本来够吃,只是,生了小牲口,或哪头牲口病了,他就把粥、饽饽喂它们;加上儿子跟媳妇怄气,三天两头来他这蹭饭,就可能缺粮了。
萧长春进牲口棚时,正吃饭的马老四忙地把饭碗塞衣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