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公众号交流时,【不老松】说:“人民公社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批判过的空想社会主义模式,生产力是封建社会的手工工具和畜力农具,生产关系却是共产主义的不失败才怪呢?为什么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否定了的东西还要在这里强词夺理?!”
在这里,讨论的问题涉及到了人民公社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问题。
为了弄清人民公社到底是不是“空想社会主义模式”,我们是必须要弄清人民公社的生产力性质、特点及发展要求,然后再来看人民公社形成的生产关系是不是适应这种生产力特点和发展要求的问题。
一,什么叫生产力?什么叫社会生产力?
通常人们把生产力理解为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在这里,生产力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固然是人们对自然的关系,但这些人们是结合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内的,所以人们对自然的关系,一定要通过人们的生产关系才能表现出来。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362页)说过:“人们在生产中不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响。他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在这里,马克思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生产力总是社会生产力,只有通过生产关系才能表现出来,它和生产关系是互相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是与生产关系不能割裂的有机整体。因此,不仅研究生产关系时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力状态,而且在研究生产力时,同样也不能脱离生产关系状态。
当我们研究和认识生产力的性质和特点时,我们必须以现实的生产力为出发点,而不是从书面的或抽象的生产力概念为出发点。而现实的生产力都是社会生产力。而且当我们说到“社会生产力”时,它还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要真正研究、认识生产力的性质和特点,我们还必须把社会生产力更具体为某个社会生产力,例如,在现在社会条件下,我们必须进一步把社会生产力具体为封建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生产力等等。
二,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力?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力?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这里的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可以理解为科学社会主义社会或劳动阶级社会),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生产力是生产资料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劳动力处于从属地位;而社会主义生产力恰好相反,是生产劳动、从而活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生产资料则处于从属地位。这就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本特点,是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出发点。
认识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的相互关系的区别是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力基本特点的关键所在。社会主义所以会产生,从主观上讲是共产党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果,从客观上看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首先,由于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现代化大生产需要生产资料具有更大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就连股份制也难以满足。因此,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产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连资本主义国家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国家所有制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其次,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物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力劳动在生产中的地位日益增强,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的主次地位也在发生转变(知识经济的出现表明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而这种以无形投入为主,按业绩付酬的生产方式不正是以劳动者为主体、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生产方式吗?),这表明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产生必然引起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相互关系的变化,另一方面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相互关系也要求新的所有制形式来适应。这一切都表明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
社会主义生产力是生产劳动居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力基本特点的发展要求当然也主要表现为生产劳动方面的要求,表现为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权利要求:一种是生产资料方面的权利要求,另一种是生产劳动方面的权利要求。前者即资产所有权,后者即劳动所有权。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因而劳动者的劳动所有权始终得不到体现。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被消灭了,使劳动者成为唯一的社会生产主体;同时也由于公有制本身消除了人们在资产占有方面的差别(至少在同一种所有制的条件下,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是没有差别的),因此,劳动者的权利要求不是表现为资产所有权,而是劳动所有权。这就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特殊要求,亦即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要求。至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自然要求则和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相似,具有多样性和差别性,而且经常处于变化之中,在这里我们无须多说。
讨论到这里,我们已经弄清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要求了:
资本主义生产力就是生产资料居于支配地位并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力这种性质和特征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主要表现为资产所有方面的要求,表现为资产所有方面的要求,更确切地说是资产所有权或产权要求。
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性质和特征相反,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性质表现为生产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而起支配作用,因而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要求也表现为生产劳动方面的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或劳权的要求。
三,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前面我们从生产力开始,进一步认识了社会生产力,又从社会生产力更进一步认识了社会主义生产力,认识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性质与特征及发展要求。
现在我们来进一步讨论: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生产力就是生产资料居于支配地位并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力这种性质和特征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主要表现为资产所有方面的要求,表现为资产所有方面的要求,更确切地说是资产所有权或产权要求。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要求相适应,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就是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产权制度。所谓产权制度,也就是以资产所有者为生产主体、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基本制度。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就是产权制度。产权制度也可以称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因为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所在。其它的一切关系,都是从这个基本的生产关系或基本经济制度为核心的。产权学者或资产阶级学者之所以在讨论经济问题时,总是反复强调产权明确,强调产权制度的重要性,其根源就因为产权制度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是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生产关系。
理解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容与适应生产力的基本原理,我们也不难理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容和适应生产力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要求也表现为生产劳动方面的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或劳权的要求。因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也就是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制度,也就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就是劳权制度。这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所在。其它的一切关系,都是从这个基本的生产关系出发的。
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性质或发展要求相适应是怎么回事?
我们都知道,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性质或发展要求相适应。这是任何一个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要求。
那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性质或发展要求相适应是怎么回事呢?
那就是社会建立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要求。
几百年来,资本主义生产力发生了巨大变化(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工场手工业,而不是机器大生产),而资本主义社会所有制却基本未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怎样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呢?是通过经济体制来适应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突出表现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力是以生产工具为主的生产资料居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生产资料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劳动者只占有自己的劳动力,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要求就表现为生产资料方面的要求,表现为资产受益的要求,也就是资产所有者对资产所有权的要求;这种要求是相对稳定、存在于整个资本主义时期,存在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满足生产力发展要求是通过经济体制,首先是通过微观经济体制即企业制度来实现的:在资本主义前期,起主导作用的经济形式是资本家独资经营方式,与此相适应的是业主制企业制度;在资本主义后期,起主导作用的经济形式即股份制企业,与此相适应的是股份制企业制度。从业主制企业制度到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变化正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满足生产力发展自然要求的过程。由于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资本家个人占有的生产资料满足不了社会生产的需要,客观上需要有一种制度能化零为整,把各个资产所有者占有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以满足社会化大生产对生产资料整体性的要求,股份制恰恰适应了这种需要。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通过经济体制的变化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的。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企业制度,无论是传统的业主制企业制度,还是新兴的股份制企业制度,都是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企业制度一一产权制度:在传统企业制度条件下,企业由资本家自己生产经营,企业生产成果也归资本家个人所有,资产所有者对资产所有权的要求得到了直接的体现;在股份制条件下,由于采用了股份这种按资分配形式,明确区分了不同股东由于资产投入量的差别而形成的分配上和管理上的不同利益要求,从而较好地满足了资产所有者在合资条件下对资产所有权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通过经济体制的不变(就体现资产所有权而言,资本主义企业制度没有发生变化)和变(就体现生产社会化要求而言,资本主义企业制度发生了变化)来满足生产力发展特殊要求的,经济体制变和不变的有机结合,全面满足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和社会要求。这是资本主义几百年来的历史向我们展示的一个基本原理。
当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力时,我们首先碰到的是形成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历史前提和客观基础。社会主义是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领导广大劳动人民成功进行革命的结果。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是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但是,社会主义并没有消灭生活消费的个体性,这又是社会主义相同于资本主义的地方。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劳动力个体所有制的同时并存。社会主义生产力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
社会主义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力都是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个方面形成的,区别在于这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不同:“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生产力是生产资料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劳动力处于从属地位;而社会主义生产力恰好相反,是生产劳动、从而劳动者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生产资料则处于从属地位。这就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本特点,是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出发点。
社会主义生产力是生产劳动居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力基本特点的发展要求当然也主要表现为生产劳动方面的要求,表现为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权利要求:一种是生产资料方面的权利要求,另一种是生产劳动方面的权利要求。前者即资产所有权,后者即劳动所有权。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因而劳动者的劳动所有权始终得不到体现。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被消灭了,使劳动者成为唯一的社会生产主体;同时也由于公有制本身消除了人们在资产占有方面的差别(至少在同一种所有制的条件下,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是没有差别的),因此,劳动者的权利要求不是表现为资产所有权,而是劳动所有权。这就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特殊要求,亦即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要求。至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自然要求则和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相似,具有多样性和差别性,而且经常处于变化之中,在这里我们无须多说。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首先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劳动力个体所有制的社会所有制形式与以生产劳动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性质(或发展阶段)相适应。认识这一原理对我们纠正一系列错误观点是十分重要的。
五,人民公社的生产关系是怎样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
在我国农村的人民公社时期,大部分时间的农业是以手工操作和畜力为主,物质生产力水平很低,但为什么我们可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呢?明白了上述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